城市建設更需注重“細節”
7月21日,北京市的大雨撕開了北京城市排水問題的蓋了。城市建設中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并不僅僅只有北京一個城市,7月25日的天津大雨同樣暴露出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中國大部分城市只注重高樓大廈,而缺乏對“細節”的關注,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些之前被忽視的“細節”成為“大城市病”的根源。
以此次北京大雨為例,不得不說北京市此次的應對很給力,相對于前幾年的狀況有很大改善。盡管北京的排水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實北京“下凹式”立交橋在道路建設時已經形成了自己完備的排水網絡,能夠應對大雨等極端天氣狀況。但在之后的城市建設中,道路周邊的建筑為了圖方便,有一些建筑直接將排水管道聯入“下凹式”立交橋的排水管道之中,正是這個“細節”導致了大雨時匯入“下凹式”立交橋的雨水量遠遠大于其排水量,積水也就因此而產生。在整體城市規劃中,地下網絡的規劃更須注重細節,我們對美國電影中城市下水道管道的寬大而驚訝,受益于寬大的下水管道,電信網絡、燃氣網絡和熱水網絡等,無論是線纜排布和維修都很方便,然而在我國這樣寬大的下水網絡卻并不多見,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下水管道致使中國城市的地下網絡就像迷宮一樣,水電氣等網絡維修很是麻煩。
其實在中國城市規劃中因為這種“細節”的缺失而形成的問題還很多。例如,北京的四惠立交橋,這里是北京交通最為繁忙的地區之一,但因為橋區在設計時對車輛流量考慮不夠,使四惠橋成了北京常規擁堵路段之一。四惠橋是東四環和京通快速的交會之處,四環路上的車輛想要去通州,必須先由南北雙方向的兩條車道并成一條,然后再與通惠北路出城方向的車輛并成一條車道,才能駛入京通主路。也就是說,駕車從四環去往通州需要兩輪的“拼殺”,這就造成了四環路上兩個出口的車輛和通惠河北路出城方向的車輛行駛不暢,進而影響到四環路南北雙方向和通惠河北路的車輛行駛。
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任何一個“細節”被忽視,都將有可能給城市的發展帶來“隱患”。城市建設的規劃要注重細節,還要借鑒發達國家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基本結束,其在城市建設中的經驗和教訓也很多,我們在做城市規劃時要“取其精華去取糟粕”,從細微之處入手,做好城市規劃。
中國還處于城市化進程之中,一線城市已經存在的“大城市病”只能在今后慢慢解決,但是三四線城市建設才剛剛起步,所以三四線城市在城市建設上要吸取大城市建設中的經驗教訓,避免再走大城市建設中不注重“細節”的老路。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