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社會和生態的環境建設不可取
近一階段,多個城市地區發生的暴雨內澇讓人們再次反思環境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緊迫性,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李迪華副教授不認為當下的城市規劃存在人對處理與環境關系問題的理解誤區,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有強大專業城市規劃與設計隊伍支持建成的城市會未老先衰,環境問題層出不窮。他認為中國的城市建設技術支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城市建設模式脫離當地土地、水資源、氣象氣候條件和人們生活習慣,二是城市建設決策遠離專業技術支持,三是建設實施中無視古代和西方城市經驗與教訓而采取簡單模仿,渴望一夜建成。例如,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2000年前后泛濫的大草坪綠地和大廣場工程以及河道渠化和景觀水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水系整治工程",都脫離實際,造成巨額公共財政資源的浪費。
一種至今仍在普遍采用的"'X'通一平"的新城土地開發口號('X'是一個從三到七的數字,'平'是平整土地),就是為了吸引投資,肆無忌憚地把原有場地豐富的地形在推土機的咆哮下整成排水困難的平地。這是一種典型的片面迎合經濟發展要求、順著城市化建設過程'先生態破壞后環境建設'的模式。"由于對這一規劃的弊端非常清晰,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在2003年前后提出"反規劃"途徑,就是試圖通過在城市建設之前優先通過劃定具有蓄滯洪水的生態基礎設施讓城市永久免于洪水的恐懼的一種城市規劃與建設思想與方法。"具體說來,如原有場地上的濕地水體或者地勢低下的地段,它們是未來城市中重要的蓄滯洪水的區域,把它們作為城市永久非建設用地保留下來,在維護城市洪水安全的同時還將構建一個具有生物保護、鄉土文化保護和生態游憩的功能的生態基礎設施應該是城市建設的方向。"反規劃從生物保護、經濟利用和空間規劃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慮,將城市安全與城市旅游、美學等結合,使洪水成為可利用的另一種資源。與此同時,"中國是世界上水資源對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嚴重的國家之一,任何能夠增加一個地區水持有量的水管理方式都是對當地水資源的貢獻。"李迪華說。
隨著人們對環境認識的深入和明確,先生態破壞后環境建設的城市規劃途徑被證明不合時宜。"發展經濟和環境維護之間有一個平衡點,其中應該有一些原則不被觸動,我們需要從四個方面看待這一問題:第一,要對尚未被系統破壞的環境優先保護下來。第二,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維護自然系統的完整性。第三,一定要有一些生態的治理舒緩的措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第四,杜絕不可逆的環境影響和破壞。"其中,針對第一項,李迪華指出,"國土與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概念模型可以有效發揮作用,這一理論基于目前中國已經開發的規模程度,綜合各項數據和資料,提出了在發展建設中不可再逾越的生態底線。"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地保護生態,我們已經意識到,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已經非常豐富,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決定應用我們掌握的知識。今天,在有著五千年開發歷史文化的國土上,還沒有來得及開發的土地已經非常有限,那些沒有被人類破壞嚴重的部分都應該被保護起來。"國土與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底線包括幾個方面,分別為江河源區水源涵養安全格局、洪水調蓄安全格局、生物多樣性保護安全格局、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沙漠化防止安全格局。
關注客觀生態的同時,李迪華認為,人口也應該得到控制。"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地球上沒有任何物種可以無限膨脹,人口過分增長必然帶來的是饑荒,甚至戰爭。用美國生態經濟學家赫爾曼·戴利的觀點,今天人類是生活在一個滿的世界中,這意味著人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已經逼近對地球資源的極限,任何增加地球消耗的增長方式都會增加對環境的破壞。在滿的世界中局部的價值非常重要,而在空的世界中總體的價值非常重要。"根據李迪華的引用和介紹,當人類存在相對于自然十分渺小時,人類自身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協調發展,實現在龐大星球上的生存過程。但當發展至今,人類社群產生的環境影響已經提升到影響整個地球生物圈,而地球能夠提供的緩沖人類影響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李迪華認為解決環境保護的問題關鍵還在體制建設和社會建設。社會建設意味著整個社會人人享有基本的生存保障,沒有人會采用破壞生態的生存方式來獲取基本的生活條件。人人有生存保障是人人參與生態保護的前提,"如果社會問題沒有被解決,生態保護就是偽問題。""個別城市是為汽車建造的,是為領導的眼睛建造的,而不是為市民建造的,就業問題、通勤問題、養老問題等都困擾著市民。"顯然,當一個人面對著自身尊嚴難以實現的問題時,環境只會成為解決生存問題的廉價資本,而不是保護的對象。
最近,政府正在就資源稅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汪德華副主任解釋,在經濟疲軟階段,人們擔心增稅會加重企業負擔,對物價產生影響,而在經濟良好時,又憂心會影響通貨膨脹,于是資源稅一直沒有真正落實,但是社會各界普遍認同資源成本過低的事實,改變成為必然。汪德華認為,在提高資源成本后,提升的市場價格會迫使人們自然地將目光轉向對新技術和新能源的開發,無形中通過自由市場刺激了對新技術的發展。
汪德華提倡用自由市場調節對自然資源的供給,但也有建筑學界人士對純粹的經濟手段擔憂。"中國的稅負是很高的,但是似乎并沒有產生對任何逾越道德底線者的抑制作用。"王奕,我國第一家專業化酒店規劃建筑設計公司"345"創始人,"環保概念實際上是人的道德觀,人們需要培養一種對環境造成破壞和傷害后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感應該讓破壞環境者有類似偷竊了社會公共財產的不道德感。"
另一些學者也對經濟中的發展模式提出質疑,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施祖麟教授說,"亞當·斯密所謂的自由市場經濟是有條件和前提的,前提是社會必須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相應的社會道德水平,所以他寫的《情操論》在前,《國富論》在后,他所理解的經濟必須有《情操論》的前提才能得以健康發展,"在施祖麟教授看來,當下一般人包括某些經濟學家所持有的自由市場經濟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片面地理解了亞當·斯密的"自由競爭"原理,以為那是解決一切經濟問題的唯一良策,但是無數次的金融危機和房地產泡沫給我們的啟示是"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道德觀念的約束,以利己主義為前提的自由競爭會引導出可怕的社會問題,會破壞任何國家的道德體系和經濟體系。"
施祖麟教授認為,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也已經走到了一個瓶頸期,以過度消費從而大量消耗資源為代價的盲目發展正在產生巨大問題,"技術發展本身是人類的進步,但是人類進步除了技術外,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人到底應該在地球上怎么活法?人和自然應該如何相處?這是一個大問題。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答案,歐洲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已經表達了很好的理念,我國的孔子、老子也給世界留下了豐富的思想,但實際上人類還在迷茫中徘徊。對于經濟理論的理解和經濟管理的方法都存在相當的迷茫和偏差,既沒有避免馬克思所批評的資本的困境,也沒有避免人的過分的功利性。"其實,不管哪種政治體制,"任何一個國家的行政管理部門都有責任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而實現社會公正、公平是最根本的。"
李迪華質疑了對所謂新模式的探索價值,"我從來不認為有所謂的新模式,但是我認為,人們昨天犯的錯誤,在今天改正,不斷改正就是發展,學別人的結果就是將別人的錯誤和缺點一起學到,我們要在實際中面對問題,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追逐新模式反映了大家內心深處存在對實際問題的恐慌,不愿意去想問題,只愿意去學別人的模式。"
或許,王奕會有與李迪華副教授相似的體會,"中國的酒店建筑設計受美國大酒店建筑思想影響很大,美國酒店的建設標準比歐洲更豐富更全面,但也更耗能更浪費,這些都被我們學到了,結果是中國城市中增加著卻來卻多的公共建筑熱箱,每天排出二氧化碳。我們從一無所知什么都學,到今天學錯了又改不過來,速度太快剎不住車了,盡管有不少簡便有效低成本的建筑節能方法,像歐洲很多公共建筑的自然排風系統使建筑自己呼吸即節能又低碳那樣,但因為沒有利益,沒有賣點以及不習慣,一直被中國酒店建筑設計冷落,也使中國如此多的城市酒店建筑跟在美國模式后面繼續發酵,讓我們這塊天地和人民為之付出代價。"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