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日韩 一区-国产 视频 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国产 在线 | 日韩-国产 中文 亚洲 日韩 欧美-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山定權 樹定根 人定心

2012-08-20 15:34:34         來源:     瀏覽次數:

這是一場彪炳史冊的改革,帶來了我國農村生產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這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改革,涉及1.5億農戶近6億農民的切身利益;這是一場惠民利民的改革,林農收入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項我國農村的又一次偉大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的又一次大創造、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次大創新、農村生產關系的又一次大變革。

“山村驚雷”,掀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序幕

時間倒回1998年7月,福建永安市洪田村,一間小屋里,26位村民代表顧不得暑熱,七嘴八舌,爭得臉紅脖子粗。

一項偉大的改革,正在這里醞釀:有人希望分山到戶,各家管各家;有人怕分山后不能渾水摸魚,斷了濫砍濫伐的財路;有人在觀望,搖擺不定,準備隨大溜……

會議討論了整整兩天,誰也不服誰。而此前,村民們已吵嚷了4個月零5天。

“為老百姓辦事總沒錯,大不了這干部不當了。”一直在反復思考、權衡的村書記鄧文山終于下了決心,從會議記錄本上扯下幾頁撕成小紙條,每人一張,無記名投票。結果出人意料,90%的村民贊成改革——分山到戶。

猶如盛夏的一聲驚雷,洪田村,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將農民的智慧再一次同農村改革的偉大實踐聯系起來,開啟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大門,成為又一個解放農村生產力的“小崗村”。

時任福建省林業廳廳長的黃建興這樣評價洪田村的歷史貢獻:洪田村的改革和小崗村的改革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土地問題。洪田村分山到戶,是解決農民致富和生態保護問題;小崗村分田到戶,是解決農民溫飽問題。兩者相隔20年,但異曲同工。

洪田村的分山改革,是農民群眾自發的秘密嘗試,但它獲得的巨大成功,為隨后鋪開的福建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供了原型和借鑒。

3年后,又是一個驚雷的7月,福建武平縣決定將農民的改革訴求和愿望付諸實施,以縣為單位率先在全省全面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第一個“吃螃蟹”,火候到位,越吃越有味道。2001年12月30日,武平縣頒發中國第一本新林權證,點燃林改的星星之火。2002年4月,武平縣委、縣政府制定《關于深化集體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拉開中國壯麗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幕。

“中國用18億畝耕地,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而林業有43億畝林地,卻沒有解決13億人的用材問題,更沒有解決社會對生態的需求問題。”今年3月卸任國家林業局局長的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賈治邦指出,其根本原因,就是林權改革不到位,體制和機制不順,阻礙了林業生產力的發展。林權制度改革就是林業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中國從不缺乏改革精神,相反,對于推動歷史前進和生產力發展的改革嘗試,從未間斷。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的林權改革一直處于探索之中,先后歷經了土改時期的分林到戶、農業合作化時期的山林入社和人民公社時期的山林集體所有統一經營等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以“林業三定”(穩定山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責任山)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改革啟動試點。然而,由于政策不配套、權責不明等原因,一些地方濫砍濫伐、偷盜木竹和森林火災等情況時有發生且愈演愈烈,違背了改革初衷,集體林權改革被緊急“剎車”,僵硬的管理體制與機制仍在繼續。

縱觀集體林權變革的歷程,“分與統”、“放與收”幾經調整,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不到位,“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普遍存在,濫砍濫伐現象揮之不去。鄧文山回憶分山到戶之前的情形,有些農民砍樹理直氣壯,“那是國家的樹,不砍白不砍,白砍誰不砍”,膽大的白天砍,膽小的晚上偷摸砍,甚至雇人砍,干部想管管不了。

看著祖輩留下的山林資源一點點消失,村民們也在嘆息。

我國69%的面積是山區,56%的人口生活在山區。森林是山區最大的資源,林業是山區的支柱產業。加快山區發展,最大的潛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

終于,21世紀初武平縣的林權制度改革,吹響了福建省乃至全國的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沖鋒號。

半個世紀改革嘗試,終于讓沉睡的山林蘇醒了

2003年4月,福建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集體林地按人頭平均分配到戶,以法律形式頒發林權證,全面落實所有權、經營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當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要求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權制度,林權改革有了政策保證。

2004年江西啟動,2005年遼寧啟動,短短兩三年時間,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大潮席卷大江南北,沉睡的山林蘇醒了。

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明確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全國所有省份全面推開;2009年6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全面部署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我國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完成26.7億畝集體林地確權,占全國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7.8%,集體林改明晰產權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森林保險、抵押貸款、公益林補償等配套改革不斷健全完善。

同時,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2011年啟動試點,“十二五”期間將全面推開,進一步創新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

賈治邦對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有著十分深刻的認識:這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要通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實現“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管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條件、有利于促進集體林業發展的新體制和新機制。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牽動著中央高層的心,黨中央、國務院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寄予厚望。

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深入山區林區農村,調研林改的具體情況,聽取基層干部和群眾反映,感受林改帶來的變化,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改革。

國家林業局作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直接領導者、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賈治邦、趙樹叢兩任局長對林權制度改革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多次下基層調研。

2005年11月賈治邦上任局長不久,就到福建調研,一再強調,沒有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農村改革是不全面的、不徹底的、不完善的。必須把集體林改作為當前農村改革的重點全面推進,以全面解放和發展整個農村生產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強調,要切實維護林權證的法律地位和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民不失山失地,有長期經營山林的信心和決心。要注重研究解決配套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引導農民走“不砍樹能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醞釀之初起,許多專家學者就不斷調研、反復論證,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為林業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

在林權制度改革推進的初期,社會各界也向這場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改革,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

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組成調研組深入福建、江西、遼寧、浙江等最早全面試點林權制度改革的省份調研,撰寫豐富、翔實的調研報告,送中央有關領導和國家林業局領導參閱。

2006年3月至4月,國家林業局邀請國務院研究室、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單位組成9個聯合調查組,就林權制度改革問題專題調研,涉及17個省33個地市50個縣,調研組直接入戶,同林農面對面座談。9個調研組提出61條建議和意見,為中央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改革合乎民意,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再創造、再調整、再分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尊重農民意愿,以農為本,維護農民利益,順乎民心合乎民意。

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的調查結果表明,100%的農民擁護改革,96%的農民對改革十分滿意。

江西省一位90多歲的老人在給省林改辦的信中說:“自從林改以來,我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我們家總收入只有800多元,現在人均達到3000多元。我們在林改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從心里感謝林改。”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充分調動了農民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極大地釋放出林地蘊藏的巨大潛力,初步呈現出森林資源增加、農民群眾增收、林業經濟增長的“三增”局面。

集體林變成了“私家林”,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爭先造林、育林、護林。林改前,許多地方把免費的樹苗送上門也沒人種,如今農民主動掏錢買苗造林。遼寧省個人造林比例達到80%以上,造林成活率超過90%。農民真正把“樹當菜種、地當田耕”,精心撫育經營森林,森林質量穩步提升,生態功能全面增強。江西省不僅森林資源快速增加,而且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也增加16.8%。“耕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為許多地方農民的自覺行動。

林改以來,我國每年造林面積保持在9000萬畝的較高水平。據統計,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大背景下,中國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雙增長,森林面積達到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0.36%,森林蓄積量137億立方米。

“山還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這山不再沒人管,我是永久的護林員。我栽樹種藥,這山是我致富的空間。”遼寧清原滿族自治縣六家子村黨支部書記劉金海動情地說。

靠山吃山,靠林吃林。放開手腳的林業產業大展拳腳,成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扶貧開發的一個重要途徑。2011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2.83萬億元。林下經濟、經濟林、商品林、林產品加工、風景經濟等如泉水般涌出。許多農戶在承包山上發展“農家樂”,把山林當風景賣,收入高的每年達到三五十萬元,低的也有幾萬元。

活躍的林業經濟,為農民提供了最適應、最直接、最可靠的就業機會,許多農民返鄉務林,尤其是2007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林業為大量返鄉農民工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

據30個省的不完全統計,2011年林改地區農民的人均年收入為6435元,其中來自林業的收入為1203元,占總收入的18.69%。重點林區農戶林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60%以上。

有了山林,就有了事業,農民安居樂業,一些村從“上訪村”變成了“穩定村”,從“賭博村”變成了“文明村”。許多村幾十年沒有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處理,不穩定因素徹底消除,鄰里之間和睦互助、親如一家。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午夜精品av |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熟女少妇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私人情侣网站|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四虎一区二区|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青柠| 国产玖玖玖玖精品电影|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38|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无码| 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免费看无码毛视频成片|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欧美猛少妇色xxxxx | 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操逼视频|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做爰xxxⅹ久久久精华液| 久久嫩草影院免费看|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av1| 欧美巨大巨粗黑人性aaaaaa|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