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產蝴蝶蘭日常市場潛力大
在調查北京產區時,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日常蝴蝶蘭的生產比重越來越高,占總產量的比例從幾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現在的30%。眼下,北京已有四五家企業每月都有固定的數量產出,而更多的生產商會主攻“五一”和“十一”這兩個節日市場。
高山基地夏季催花
由于日常用蝴蝶蘭需要在夏季進行催花,因此生產企業都選擇在北京周邊的高山建立基地。記者在高山催花比較集中的延慶采訪時見到,這些夏季催花基地大多使用磚結構日光溫室。有5家生產者分別位于八達嶺長城以北、海拔500米左右的八達嶺鎮里炮和小浮坨兩個村和劉斌堡鄉。這里距離南四環外的白盆窯花卉批發市場需要兩個多小時車程,不過氣溫要比城區平均低4℃左右。
在小浮坨村北京靚馨花卉有限公司的催花基地里,12棟400平方米的日光溫室里滿滿當當都是3.5寸蝴蝶蘭開花株和出梗苗,這里每個月都有1萬株的出貨量,而國慶前后約有6萬株蝴蝶蘭上市。記者看到,雖然這些溫室只安裝了一兩臺風機、濕簾和兩臺內循環風機,溫室薄膜上就簡單地鋪了一層黑色遮陽網,但室內溫度計顯示的溫度為25℃,而此時市區播報的溫度為32℃。據該公司生產經理陳娜介紹,這里白天的氣溫在25℃至27℃之間,夜溫能達到16℃至19℃,比較適合進行夏季催花。
為了達到更好的降溫效果,位于里炮村的北京圣瑞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溫室還安裝了頂部噴霧系統。由于圣瑞思的日光溫室東西長度達到80米,他們將濕簾安排到了溫室北側墻的中央位置,與東西兩頭的風機呈垂直角度,將兩者的作用距離縮短到40米,與濕簾、風機分別安裝在溫室東西兩頭的常規設置相比,這樣做能增強降溫效果。
成本雖高競爭較少
靚馨總經理王振華告訴記者:“其實日常花的生產成本并不低,苗期生產溫度要求高,又恰逢冬季,加溫成本高;而夏季催花降溫,風機水簾滿負荷運轉,費用也不低。核算下來,生產日常花的單株成本要比年宵花高20%左右。”
建設高山基地需要成立另一套管理團隊,人工費用支出大,溫室建造、設備的投入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再加上上山、下山的運輸費用和一定的運輸損耗,因此現在有一些種植者傾向于在平地進行空調催花。位于大興區龐各莊鎮的北京龍運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在2000平方米的催花溫室放置了10臺10匹的立柜式大型空調進行催花。該公司總經理靳龍說:“算上另外5000平方米不用空調的溫室,這幾個月每月的電費支出高達兩萬元。但與高山基地相比,我們沒有運輸損耗,而且不用再建一套班子,整體核算下來,兩者支出差不多。”
北京杉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國英告訴記者:“北京市場上銷售的日常花約有50%是本地生產,另外一半來自山西、內蒙古、甘肅等產區,本地生產仍有一定的增長潛力。生產日常花雖然成本高,但與年宵花相比,競爭較少,市場可控性強,價格也比較穩定。”
淡季缺貨品種獨特
據了解,今年6月至7月上旬,北京市場蝴蝶蘭就出現了缺貨現象,基地出貨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白花‘V3’,經銷商們“打著燈籠”四處找貨。不過進入8月以后,由于國慶節的貨量部分提前開花,上市量增長較快,目前出貨速度有所減緩。但由于生產成本較高,且走貨壓力還未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現在基地的‘V3’單株出貨價格依然保持在27元左右。
此外,北京日常用花的蝴蝶蘭品種也與其他產區有明顯差別,除了常規的‘V3’以外,近兩年一些偏粉色系的品種也開始占據主要市場,如今年日常上量較大的‘159’和‘147’。而中小花型、雜色系的蝴蝶蘭在租擺市場和家庭消費中的應用量呈上升趨勢,在日常花中的比例也顯著提高。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