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的植物代謝物
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擬南芥中發現了一組新的植物代謝物。擬南芥是一種小型開花植物,廣泛用于植物生物學的研究,已成為一種典型的模式植物。
普渡大學科學家們在研究植物代謝途徑的進化時,發現了這組新代謝物。科學家稱這種代謝物為“arabidopyrones”,只在擬南芥中發現,目前還不清楚其生理意義。
普渡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此研究項目的負責人Clint Chapple解釋說,了解植物的新陳代謝對于了解植物進化及如何適應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從應用意義上來講,獲得參與植物代謝的基因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改造和利用代謝途徑。
普渡大學新聞稿見:
http://www .purdue.edu/newsroom/releases/2012/Q3/never-before-seen-plant-metabolites-discovered.html。
特約供稿:國際農業生物技術周報
編輯:vivian
相關閱讀
“可持續發光植物”引商業關注
科學家們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將熒光素酶基因移植到一種名為擬南芥的植物上,這種熒光素酶普遍存在于螢火蟲和一些發光的真菌之上。“靈感來自于螢火蟲,我們的團隊成員是訓練有素的斯坦福博士,我們在生物實驗室使用的現成方法來創建真正的發光植物。”科研團隊在其網站上說。【詳細】
德國科學家:植物開花需“吃糖”
德國馬普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發布了擬南芥開花調控研究的最新結果。他們發現,擬南芥是通過6-磷酸海藻糖這種“糖”來感知體內能量儲備狀況的。換言之,只有“吃糖”,它才會開花。【詳細】
擬南芥轉錄因子WRKY57提高植物干旱耐受能力
干旱是限制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境因子之一,但是植物對干旱耐受性的潛在分子機制卻仍不清楚。據報道WRKY轉錄因子在植物適應非生物脅迫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