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劃精英把脈昆明歷史文化保護(組圖)
焦點1
保護什么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霍曉衛
文物值得保留的是精神含義
對于"昆明是一個靠假古董來裝點門面的城市"這一觀點,霍曉衛持不同看法:"擁有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心態最重要,至于保護過程中的失誤是可以經過提高認識來逐漸修正的。而且所謂文化真實性的東西,不能因為其不能保持最初的絕對真實就不要它了。這些年,昆明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方面已經很重視了。"
文物值得保留的是精神含義
霍曉衛認為,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過程中,首先有一個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心態是最重要的。至于在保護過程中哪怕是發生一些失誤,都是可以通過交流學習逐漸提高認識來修正的。
對于文物的真實性,其包含著幾個層面:材料與功能、位置與生活,還有其所保留的精神含義。"比如中國的四大名樓,現在也只有岳陽樓的真實性是非常強,其余幾個都是經過重建的。但不能因為發生過改變,我們就不要它。所以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最關鍵的在于態度,然后才是不斷提高的措施和方法。"
應從物質保護走向非物質保護
對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頗有研究的霍曉衛認為,昆明在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方面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霍曉衛說,昆明從1982年開始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但部分重要傳統格局和視廊遭到破壞,有些文物古跡雖然保住了,但周邊環境不是很好。再加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愛護和申報工作滯后,實際上昆明還有很多值得申報和保護的歷史文化點。
"我們要從對一個街區的保護走到保護人,從物質的保護走到非物質的保護。"霍曉衛說,在對昆明進行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里增加了新的技術標準,包括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保護等。同時加強歷史地理研究,從時間與空間維度擴展對完整性的認識。昆明為什么成為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從歷史發展看,它一直就是中央王朝最重要的區域。為此,他們梳理出兩條保護路線作為昆明歷史文化保護核心線,即古驛道文化線路和滇越鐵路文化線路。
保護文物更要保護文化價值
在劃定市域范圍內的文化遺產聚集區時,霍曉衛等規劃者發現昆明2000多處遺產良莠不齊,有的地方就是一些散落的小點,為此專門劃定了聚集區保護。
他說,在進行保護的時候,要在重視格局與風貌特征的基礎上,強調文化價值的評估,擴充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地段。比如發現龍泉寶云歷史地段,這一片有若干村落,有著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有許多研究者到云南避難就是住在這里。然而僅看歷史建筑就漠視了其背后的文化價值,所以又為昆明劃了18處歷史保護建筑,比如林徽因自己出錢修建的故居,這是他們作為建筑師一生中唯一設計建設過的自住區。保護了遺產就保護了這些價值,使得文化價值能夠得以繼續。
霍曉衛說,昆明還研究制定了《昆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這個條例中做了其他城市不敢做的事情:明確了職責、嚴格罰則等。近年來大量城中村改造對于改善人居環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也是雙刃劍,很可能湮滅重要的文化遺產。該怎么保護?這就需要規劃者在名城保護基礎上編制歷史地段和街區的控制詳規,對歷史建筑進行測繪記錄,建立起清晰的遺產保護規劃的編制框架,有計劃地、持續地推動保護性研究。
最后他總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意義必須通過立法保障實操控制、后續規劃設計緊密結合才能體現。以科學審慎的態度積極開展全方位的研究與實踐。
焦點2
保護觀念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邊蘭春
別忽視歷史街區的主體居民
昆明恰恰需要面對保護這個問題。他認為在目前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最容易忽視的就是歷史街區的主體居民,但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多地體現在規劃實施中,真正以居民為主體的模式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城市做保護更難",在邊蘭春的心中,北京什剎海的保護值得推崇。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董衛
保護中動態看待城市發展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導致歷史街區的保護也出現多樣性。通過對南京、蘇州、西安老街區的調查,80%以上的居民都希望拆遷,但是這種觀點也呈現出變化。"居民對遺產保護的態度和生活水平有相關性。不能一概說老百姓同意或反對。"董衛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些大宅往往都是大戶人家居住,但過了幾代后,大房子慢慢變成小房子,被后代瓜分了。所以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到底是保護誰需要思考。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該動態看待城市發展。
焦點3
保護資金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師繆淇
維護資金是最大瓶頸
"昆明老的歷史街區建筑很低,改造完后也保留了老的元素。"繆淇將核心鎖定在歷史文化元素的傳承上,他說,北京是我國最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很難推進,但不推進又會消失,推進過程中又出現難題。政府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他參與了北京25片區保護的規劃,景山八片的改造中新建了四合院,建設中保留了很多歷史元素,四合院高的可以賣到上億元。
再看西安的保護,其城墻是明代的,但古西安的鼎盛期卻是在唐代,要找宋代、元代風格的東西幾乎找不著。很多老建筑外觀很好、維護成本卻不低,雖然靠旅游收入是一種解決的途徑,但互聯網進不去,辦公不便,租金也上不去。保護不能像博物館里的文物一樣,不進行現代化更新改造,不賦予新的使用功能。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