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市化應"讓生活更美好"
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最近在復旦大學感言:城市化最大問題是效率低下,其原因是土地價格扭曲和政府職能錯位,應改革地產和財政制度,重新定位政府職能。
中國城市化問題,不僅是眼前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是一個亟待解決、關系中國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除了吳先生開出的經濟學處方外,我們還應該開出一個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藥方。
我們應當反思,中國城市化的目的是什么?更應當反思,諸如逢雨必災、PM2.5超標、通勤辛勞、環境污染等“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筆者以為,中國城市化目的是為了讓居民安心“過日子”,而不是為了政府虛榮“要面子”,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單純的“造城運動”。
新中國成立前30年,我們學習“老大哥”計劃經濟,導致城市規劃無法適應中國發展;后30年,我們又推崇“山姆大叔”的造城經驗,國情不同,水土不服,加上領導意志,專家有點兒“磚”,“城市病”隨之出現。
病因清晰了,處方怎么開?筆者認為,城市規劃領域有必要進行一場變革手術——結合中國國情,從觀念到手段,加強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實現“好城市”。這是一個治標又治本的良方。
國慶前,國內外城市領域百余名專家學者云集河南南陽,圍繞“好城市”基本內涵、戰略架構、基礎設施戰略等專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不少共識。可以預見的是,“好城市”將是智慧低碳城市。所謂智慧低碳城市,就是用智慧、低碳的手段,實現城市“經濟發展好、生態環境好、居民生活好”。
筆者認為,建設智慧低碳城市的戰略模式是“單元城市”,實現智慧低碳城市的技術路徑是“智慧城網”。
“單元城市”是順應自然,因地制宜,以農田森林、山體河流等自然環境為依托,由不同“功能單元”有機組合而形成的,具有分布式緊湊型架構的城市戰略模式。“智慧城網”是將城市能源網、水務網、交通網、固廢網、生態網、大氣網、防災網,監控網等有機整合而形成的分布式、智慧化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網絡。
“單元城市”在戰略層面勾勒出智慧低碳城市的空間形象,“智慧城網”則通過系統技術實現智慧低碳城市的發展內涵。通過這兩大技術的支撐,實現中國城市化的“好城市”理念。
“過日子”優于“要面子”,自信的成年人都會這樣做。中國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也必然有這樣的自信。中國城市化一定是為了讓居民安心“過日子”,而不是為了政府虛榮“要面子”。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中國的城市化之路,必然是一條走向“好城市”的理想之路。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
目前我國園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隨著園林事業的不斷發展,給社會帶來了較好的效益,但由于許多相應法規、制度不健全以至于現階段園林行業市場相當混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