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國際公約 四川環保在行動
“十一五”以來,省環保廳牽頭參與全球環境履約活動,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蒙特利爾議定書》和《斯德哥爾摩公約》等環保國際公約。“通過一系列國際合作項目,我省引入國際先進的環保理念和技術方法,推動各環保國際公約在四川落地,促進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省環保廳副廳長鐘勤建10月31日說。
2005年10月至2011年8月,省環保廳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實施全球環境基金 (GEF)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與洪水控制——寶興示范區綜合生態系統管理分項目。該項目通過綜合生態系統管理,幫助寶興縣轉變生產模式,以控制洪水和增加碳吸收。項目幫助寶興縣農民發展“果木栽種—林下養殖—休閑農家”生態農業;磽磧藏族鄉發展藏家樂,采用電力能源杜絕森林砍伐,減少放牧1.7萬頭,85萬畝草場得到鞏固。中外獨立評估專家組對四川寶興分項目實施給予高度評價。
2011年至2013年,挪威政府與中國政府合作開展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研究,重點在四川開展試點。該項目研究成果,將為我省建設物種遷徙廊道,降低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培育優良動植物新品種等提供指導,更好地預防自然災害,為四川人民造福。2007年至2011年,環境保護部與美國大自然協會合作,由省環保廳牽頭、省林業廳等部門參與聯合編制 《四川省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這是我國第一部地方省級層面的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根據行動計劃,未來10年內我省將實施46個生物多樣性優先行動,包括監測大型工程項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城市綠地系統體現地方生物多樣性,把四川梅花鹿重新引入九寨溝縣等,將使四川特有稀有物種、初級生產力關鍵物種資源及其生態系統得到保護。
2012年2月至12月,我省實施“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能力建設項目四川履約示范子項目”,加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污染防治能力。項目實施,將為我省完成“POPs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奠定基礎,推動建立各項環保國際公約在四川履約的長效機制,為我國其他地區開展POPs履約工作提供經驗。
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我省實施加強地方消耗臭氧層物質 (ODS)淘汰能力建設項目。通過開展全省ODS企業普查調研,分級建立ODS數據庫,推廣替代技術等措施,取得了項目預期成效。該項目實施獲國家ODS項目驗收組的“優秀”評價。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青藏高原東南緣古高程及其植物多樣性研究
青藏高原東南緣(包括橫斷山地區)的古高程重建對于研究整個高原的隆升過程以及該地區的物種形成演變歷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之前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古高程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層的對比,認為這一地區的抬升發生【詳細】
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交流年會舉行
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第十二次交流年會日前在云南景洪舉行。雙方代表回顧了多年來跨境聯合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的成果,討論了今后聯合保護計劃及合作展望。中方還向老撾北部三省農林廳贈送了辦公設備。【詳細】
青海三江源成珍貴野生動物快樂天堂
白唇鹿數量增加,藏羚羊種群數量達到7萬多只,金錢豹從難覓蹤影到頻頻現身【詳細】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泰順烏巖嶺看珍稀動植物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泰順縣環境保護局、泰順縣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共同舉辦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