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23:劉秀晨《綠色的云》之石景山——一個與綠色結緣的名字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國務院參事劉秀晨先生長期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工作,是全國綠化獎章、國優工程獎、北京市園林設計一等獎獲得者,北京市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北京市勞 動模范;為國務院"有貢獻的科技專家",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劉秀晨先生是業內實踐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他還出版過諸多文集,《綠色的云》是其專著之一。 中國風景園林網推出劉秀晨先生的專著《綠色的云》系列文章,本期推出《綠色的云》之《石景山——一個與綠色結緣的名字》。
石景山——一個與綠色結緣的名字
劉秀晨
提起石景山區,大多數人可能馬上會聯想到首鋼,進而聯想到工業,又聯想到污染。其實真的大可不必這樣聯想升級。改革開放的20幾年,石景山區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別的暫且不講,就石景山區的城市建設,特別是城市園林綠化真是要刮目相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全國的綠化紅旗區,到今天各項園林綠化指標均在北京領先。可以講,石景山區的城市環境,一直大踏步地走在前頭。不信,請您還是親自去那里看一看。
石景山的風景資源本來就是十分豐富的:東有號稱三山(老山、八寶山、田村山)的大片綠地;西部是與門頭溝、永定河相連的小西山風景區的淺山帶,如石景山、金頂山、紅光山,還有法海寺、承恩寺、田義墓、慈善寺、隆恩寺等一系列寺廟;北有翠微山八大處風景區。從風水上講應該是京城的上風龍脈。八十年代之前工業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帶給人的難以扶去的壞印象也是事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石景山區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城市園林綠化拉開了高質量快速發展的帷幕。隨之,企業和政府采取多種手段治理污染,環境大有改善。
古城公園(本圖片為網上資料配圖。)
1981年建成的古城公園,應該說是北京市的第一個居住區公園。它雖然只有2.35公頃,生活在周邊數以萬計的居民幾乎好像一夜之間,看到一座美麗的公園"飛"到他們的身邊。真有難以言表的驚喜。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的石景山居民,過去周日只能是疲憊擠車到市區"逛"公園。如今居民茶余飯后,有了遛彎健身的好去處。更何況公園雖小,還設置了"母與子"雕塑為主題的兒童游戲區,攬霞榭滴翠亭為標志的小山水園以及博古架與景墻圍合的盆景園。老人年輕人、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從此,石景山區嘗到了建公園搞綠化的甜頭。一個"以居住區公園為中心,以道路干線綠化為網絡,以空間綠化為基礎,協同市政、環衛等建設綜合治理,推行地區花園化,使小區綠化系統完善配套"的新面貌、新勢頭,在全區全面推開。
1985年,落成了石景山雕塑公園、銀杏寶寶樂園。一時間成了全市乃至外地人來京參觀的新景點,吸引了大批游人。區領導在園林建設上確實有新思路。雕塑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表現一定的思想內涵和精神面貌,以其生動的形象耐人尋味、激發情感給人以美的陶冶和鼓舞力量。城市雕塑雖有不少,大多是裝飾街景、點睛廣場文化主題之用。而以雕塑為園林主體建雕塑公園,則是公共綠地的新品種。當時,國內尚不多見或者根本沒有。石景山區政府于1984年開始修建的雕塑公園,就是一次重要的園林建設新嘗試。這個公園雖只有3.4公頃,卻集中了中央美院雕塑家二十余件作品。分布于水上雕塑區、陽光雕塑區和林蔭雕塑區。小小園林景區錯落,以圓形水榭為主體的湖區依山傍山。布置了牧童唱晚、傣家女、頂罐姑娘等雕塑,由于園林環境、位置和氛圍相得益彰,使雕塑融合于園林。在其他園林環境安放的氣功、春雨、太極拳、老爺爺講故事、牛豹之爭、小星星、石景洞、猴柱、藏女、新秀,都有較好的園林氛圍,其中園中園庭院設計的春早院,成為一組構圖優美的陳展庭院。用今天的眼光審視20世紀80年代這個小小的公園,盡管還有某些不足,但應該講確實是代表了當時造園的政治、經濟基礎和藝術水準。那些出于美院老師之手的雕塑作品,現在看也是經得住審美藝術考驗的。
石景山雕塑公園(網上資料配圖)
石景山雕塑公園(網上資料配圖)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