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宇:四合院與生態社區論(圖)
第三,談四合院給我們的啟示與現代生態社區的聯系。
跟大家分享一句話吧,"要想領略北平的美,最好是坐飛機來一個鳥瞰,房子隱隱程現在枝葉下面,粼粼散開,勻整而不單調"。 所以說,四合院是一種生態型的居住方式,四合院片區是生態型的社區,由皇家園林與四合院構成的皇城范圍就是北京城市中心區的"綠心"。
張新宇副院長演講的PPT資料圖
大家可以對照這兩張圖片。(照片來自網絡)黑白照片中的中軸線是一條綠蔭中的軸線,是皇城處在綠蔭之下的形態;彩色照片已經成了走向自然的軸線,這說明現在的北京城已經脫離了自然,跟自然已經脫節,所以希望重新走向自然。
張新宇副院長演講的PPT資料圖
皇城的范圍南到長安街,北到平安大街,也就是現在的地安門;東西兩側到東西皇城根,范圍大概是6.8個平方公里,其中約2.3平方公里是公園綠地,包括北海、景山、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及中南海、北海加起來是2.3個平方公里,其余的面積是25片文保區里面的14片,所以這個區域集合了居住、辦公、商業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實在是一個處在綠色環境中的非常豐富的、人與自然充分融合的城市形態。
而反觀占地同樣是6.8平方公里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它的功能卻相當的單一,做為一個超大尺度的大公園,跟皇城這6.8平方公里相比就顯得不夠精彩,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夠密切。
今天討論討論四合院,討論生態社區,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第一,在建設世界城市的今天,四合院所蘊含的實用價值、精神價值以及文化價值,需要我們進行重新的認識。
第二,四合院不應該成為大雜院,也不應該成為小部分人群的專利。不應該隨著城市的改造而把普通的民眾從中心城區驅離出去,要保持階層之間相互和諧,就要使四合院發揮其融合性與包容性的居住形式。
第三,要有文化的自信。十八大提出體制自信,我們也提文化自信,只有基于傳統文化根基下的設計,才能真正設計出與居住者心理需求、使用習慣相吻合的、真正的、活的社區景觀。
第四,景觀的塑造要以塑造健康舒適的生活方式為中心目標。
最后還是以林語堂一句話作為結束:"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像北平一樣的近于理想,注意自然、文化和生活的方法。……這是一個理想的城市,那里有空曠的地方使每個人都得到新鮮的空氣 "其實這句話也是我們現在重新要拾起來的理想。
我的交流就到這里,主要的想法是想從傳統的居住形式中提取出能夠對現在社區的設計有所幫助的一些內涵。謝謝大家!
相關鏈接:
風景園林師論壇:英國Eva Castro教授闡釋都市景觀主義
盧耀如院士園冶高峰論壇解析美麗中國
亨利·巴瓦在園冶高峰論壇講《引導性景觀》
張麗華院長剖析園林行業存在的問題
高翅:守衛自然與文化的風景園林師
吳雪萍:國學造園 打造中國傳統園林
本文屬中國風景園林網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片和作者。
編輯:dong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