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景觀 從生態設計到設計生態(多圖)
2013-03-04 08:06:00 作者:翟俊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由荷蘭西8設計事務所阿德里安·戈伊茨(Adriaan Geuze)設計的位于荷蘭澤蘭(Zeeland)的防浪提項目,是當今運用景觀設計作為生態介入的一次有益嘗試。設計者利用當地蚌類產業的廢棄物(黑色和白色的貝殼),創造了一個黑白相間的圩田景觀,用來作為吸引深色和淺色的海鳥的覓食地。這個案例很好地詮釋了生態過程中,“自然選擇”及“互惠互利”的共生關系,同時整個圩田景觀又與周邊大尺度的環境相互呼應,交替且重復平行出現的黑白相間貝殼帶看起來極富視覺沖擊力,像是周邊基礎設施的延續,從而將整個區域連成一個整體(圖4)。

圖4 西8事務所的東斯凱爾特防浪提項目
“組裝的生態”(Assembled Ecology)是芝加哥林肯公園設計競賽獲勝方案-,設計者以芝加哥典型的街區(Block)的尺度為藍本,推導出模塊化的景觀基礎設施的組件,并以此構成城市邊緣形態的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框架。這種“組裝的生態”模式確保了每個模塊的自主性與完整性,只要未來這個組織體系的框架被維持和保留,人們就可以在各自的模塊上安排各種活動和項目。因此,來自政治、文化、財政方面的不確定性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壓力將會被這個極具彈性的框架所緩解(圖5)。不難看出,設計者試圖通過這種由“人工自然”組成的可塑性的彈性體系來取代現代主義剛性的形式與結構,成為一種組織城市空間形態的更好途徑[5]。
城市中的建筑和街道,曾經被現代主義認為是城市的機器。然而,借助于讓自然做功的自然通風、天然采光;太陽能、雨水的收集與利用以及生態化補償機制,建筑也可以變得自然生態。同樣,應用景觀的途徑對街道的雨水進行收集,不僅可以很好地起到干旱與洪澇的調節作用,維持地上和地下水的平衡;同時將雨洪的收集和再利用的過程與人工濕地、綠地和公園系統相結合,可以成為城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圖6是位于美國波特蘭一個繁華街區的唐納德溪水公園,設計者設想用“設計生態”的手法再現其昔日濕地的淵源。借助于地形從南到北逐漸降低的特點,收集來自周邊街道和鋪地的雨水,于此相對應的是植物種類的發布,代表著土壤含水量從底到高的變化過程。收集到的雨水經過坡地自上而下不同植物過濾帶的層層吸收、過濾和凈化,最終多余的雨水被釋放到坡地下方的水池中,成為公園的主景。由此可見,“城市和基礎設施可以像森林和河流一樣生態”2)。
上述案例充分表明,面對自然已消解的城市狀態,我們必須以“設計生態”的“人工自然”新范式加以應對:即通過景觀的手段來模仿自然特性和借用自然元素來重新構建人工化的生態新秩序,從而創造近乎自然條件、混合人類使用與自然特征的人工環境。這將為從純自然、純人工到人工自然過度的行為和過程提供互動與交流、鑲嵌與混入,直至相互融合的界面。“通過這一界面,當今城市得以閱讀和展示;通過這一界面,當今城市得以 建造和延展”3)。

圖5 組裝的生態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