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還是光禿禿的灘涂一片;如今,已經郁郁蔥蔥、綠滿眼簾。這是海口市演豐鎮星輝村海邊的真實寫照。是什么讓寸草不生的荒地長出了300多畝紅樹林,成就一片令人驚嘆的生態奇觀?在筆者看來,關鍵還在于能夠對規律和條件進行客觀認識和分析,并運用科學手段和先進技術,敢想敢為、堅持苦干。
在星輝村海邊,東寨港保護區的海防林建設體現了對客觀規律和條件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原有的海防林缺口不僅對海防不利,也造成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給附近村民帶來了許多困擾。在過去,之所以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前提性的一個原因便是沒有對相關規律和條件形成正確認識。藐視規律、不顧條件,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如果直接在這里培育、栽種大量樹苗,瞎干、盲干,成活率自然將低得可憐。浪費了人力物力,實際效果可以說基本為零。如此,便很可能形成“年年要經費,工作無實效”的惡循環。最近兩年,保護區管理局認真分析了紅樹林的生長規律,找到了改造灘涂自然條件的正確方法,讓非宜林灘涂向宜林灘涂轉化。
在東寨港改造自然環境的過程中,科學技術也發揮了重大作用。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培育易于成活、能夠生長的植物,逐漸改變水土環境狀況,逐步恢復生態功能,實現了生物的多樣性,重構起灘涂的生態平衡。在這些工作中,保護區管理局主動找專家請教,運用科學技術,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還在于作為灘涂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責任人的保護區管理局敢想敢為、堅持苦干。滄海桑田,大自然充滿了無窮大力;而反過來,要想通過人的力量,讓自然的未來發展圖景跟隨人的意愿走,實現自然功能的恢復和提高就顯得很困難了。只有科學的方法,而不通過現實的物質力量艱苦奮斗,藍圖終究只是藍圖。沒有適宜的灘涂,就一土一石的堆積、制造;沒有合適的樹種,就一點一點的篩選、實驗。正是靠著愚公移山一般的執著精神,保護區實干苦干,硬是造出了一片紅樹林。更進一步說,保護區管理局能夠圍繞全省工作大局,自覺擔當職責,主動作為,而不是讓任務推著干,逼著干。通過實干與創新,完美解決了這片裸灘的老大難問題,生態功能得到徹底改善。事實證明,只要作風正、方法對、善堅持,荒地也能變綠洲。
當前,全省正在深入推進綠化寶島大行動,鞏固和擴大我省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近日來,海南天公作美,春雨陣陣,恰逢植樹造林、綠化寶島的好時機。讓我們推廣裸灘長出紅樹林的經驗,合理設計、科學布局,運用客觀規律、改造劣勢條件,讓寶島更綠,把生態這張名片擦得更亮。
如果各個部門、每位干部都能圍繞中心任務,解放思想、實干苦干、有所作為,踏踏實實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好,想方設法把歷史遺留問題解決妥當,讓群眾滿意,海南夢就一定能夠實現,海南國際旅游島也必將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