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當"好色":談城市建筑色彩規劃
作為城市的“第一視覺”,色彩總是最直接、最有沖擊力的城市意象。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成功的景觀色彩設計,縱然建筑形式千變萬化、規劃布局嚴謹合理,也難體現出具有濃郁感情色彩的城市美來。
科學有序的城市色彩規劃與建設,使許多國外城市個性鮮明、和諧悅目
發達國家幾乎都經歷過由于沒有色彩標準而造成的混亂局面,色彩污染在國外也曾引發過諸多糾紛和法律爭議,但最終都通過采用色彩標準對城市進行色彩監督管理而得以改善。
德國是最注重色彩規劃的國家之一。有統計表明,德國是國際通用的NCS系統及其色卡、色標類產品使用量最多的國家,其嚴格的色彩標準不僅貫穿于發達的制造業,也同樣貫穿于城市色彩中。在柏林的重建和規劃中,為了保持哥特式的民族建筑風格,對于傳統建筑,即使是殘垣斷壁,也要保留下來和現代建筑融為一體,尤其是注意將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的色彩保持高度統一。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城市色彩規劃的國家。由于較好地使用了色彩標準,使得老城維護和新城建設大大增色。巴黎代表性的拜占庭和哥特式風格建筑就坐落在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及其附近,從凱旋門到羅浮宮,建筑色彩大都是紅磚頂或金頂、白色大理石墻、紅銅色或綠色門窗,體現著法國人的浪漫和華貴。而在巴黎城西北部的拉德芳斯工業新城,主要建筑風格呈直線型,色彩以現代感、工業化的白色、藍色、灰色為主,并以現代風格的城市雕塑作為點綴。值得一提的是,新城中的城市雕塑大多取材于老城中的華麗色彩,這使得以拉德芳斯為代表的工業新城和以香榭麗舍大街為代表的老城既有統一,又有區別。
中國城市“色彩病”癥結:缺乏整體規劃及統一管理標準
色彩作為城市視覺形象的主要構成元素,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中,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單體建筑之間色彩的立面關系往往沒有進行合理規劃,過度網格化的區域空間分隔,已經把一個個原有的特色區域無形孤立開來,城市色彩也變得混亂無序。
缺乏整體的設計與規劃,影響區域建筑協調
城市建筑常常因功能或個體喜好等因素的不同而各自使用異樣的色彩。為突出與眾不同的個性,不少設計師過分關注單個建筑,將自己的作品打扮得五顏六色,卻不考慮和周邊景觀色彩的協調性。很多城市逐漸被涂抹成了難看的“大花臉”,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建筑色彩的整體性,致使城市色彩雜亂破碎,缺乏統一的色彩韻律。
色彩語言運用雷同,缺乏城市底色
城市建筑色彩是以城市的文化為背景醞釀和發展的,色彩的運用應當考慮當地的文化背景。但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明與普及,使人們能夠隨心所欲地使用色彩,而現代傳媒及便捷的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屏障,人們可以彼此仿學。有專家曾無奈地表示,近些年出差去很多地方,除了在賓館休息外,都不太愿意到城里走動,“反正走到哪個城市都一樣”。這種趨勢在公共建筑的色彩設計中尤為強烈,寫字樓采用相似的玻璃幕墻結構,商業建筑色彩大同小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被抹去,留下的只是色彩越來越雷同的城市建筑。
傳統建筑色彩迅速萎縮,新的建筑色彩體系沒有形成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獲得色彩自由的愿望得以實現,但是也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大量優秀的傳統建筑被摧毀,取而代之的是體量巨大、色彩各異的現代主義建筑。城市傳統的色調被破壞,新的建筑色彩體系卻沒有形成。在一些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中,歷史遺存與現代建筑之間的沖突性較為明顯。無論是在建筑風格還是建筑色彩上,都沒有解決好歷史文化的傳承與銜接問題,甚至有因建設現代城市而毀滅性地破壞歷史遺存的現象。
盲目追求現代性,“光污染”和色彩“實驗場”傾向嚴重
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少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改變自身形象、打造“標志性建筑”的愿望非常迫切,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缺乏先進理念。為了彰顯現代性,盲目地貪大求洋或互相攀比,將一些西方國家在城市化初期流行的元素照搬過來,比如過度使用玻璃幕墻等極易造成“光污染”的建筑材料。有專家指出,部分城市甚至有變成建筑色彩“實驗場”的傾向,需要警惕。
中國城市亟需補上色彩設計課
建立城市建筑色彩規劃評價體系
城市建筑色彩規劃評價具有兩個層面上的意義——既是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基礎依據,也是對規劃設計成果的檢驗。城市建筑色彩規劃評價的內容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視覺美學層面,另一個是文化層面。視覺美學層面的評價主要以色彩學理論為基礎,對城市建筑色彩之間的關系進行評判。即從色彩的色相、明度和彩度的基本屬性出發,根據色彩的調和、對比原則,對由城市各視覺元素所組成的色彩景觀是否美觀、和諧進行判斷;文化層面的評價主要是從地方人文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對城市是否具有特定的表達城市歷史傳統和地方文化的地方色彩進行考察,對城市是否適合以恰當的方式突出和呼應這種表達文化性的地方色彩進行考察。
強化對城市建筑色彩的控制與管理
色彩是一個對城市景觀進行塑造和改善的經濟、快速而有效的手段,只有盡快將建筑色彩控制指標體系納入到規劃審批及批后管理中去,才能使城市規劃部門在實際操作中對此進行有力的指導和管理。
在各類功能區中,應該分層次、分系統細化色彩控制導則。根據各功能區內不同的建筑類型和空間要素,制定相應的控制內容和控制力度,在突出色彩標志性、強化分區特色的同時,量體裁衣地進行城市色彩規劃管理。住宅面積所占比重較大,其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要部分,可作為城市背景色彩,且其操作性強、易于實現、能大幅度改善城市總體色彩,因此應從嚴加以控制;公共建筑造型富有個性,可豐富城市特色、增添城市亮點。
建立規范的色彩規劃管理系統與反饋系統
制定完善的色彩規劃審批機制,編制統一、規范的建筑色彩報批標準格式,以規劃色譜為標準,從建筑物的外觀、材質、色彩等方面嚴格把關,以法規的形式有效地控制、引導城市色彩的發展。目前,我們對建筑色彩的批后管理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加之效果圖的理論色彩和實際建筑材質之間存在的客觀差別,批后管理人員往往難以把握審批情況和實際建設之間的差異。因此,在以規劃色譜為標準的色彩審批程序之后,也應該加強批后管理人員的技術配備,在建設過程中跟蹤監督,盡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城市是為廣大市民服務的,因此,城市色彩規劃除了有相關專業和政府部門參與設計外,還應該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在法國,很多建設項目在方案出臺時就廣泛征求市民的意見,充分的民主給予市民決定自己生活環境的權利,也為設計者和城市管理者帶來啟發。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蘭州:城市色彩規劃出爐
為落實《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科學合理塑造蘭州城市總體風貌,挖掘城市色彩文脈,彰顯城市藝術品位,蘭州市規劃局編制了《蘭州城市色彩(主色調)規劃》。近日該局將該規劃初步成果進行公示,廣大市民、讀者如對該規劃有意見和建議【詳細】
色彩規劃 讓城市彰顯品位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被感知的色彩總和,包括土地、植被、河流等呈現的自然色彩,建筑、廣告、道路廣場、景觀小品、交通工具等呈現的人工色彩。【詳細】
色彩規劃讓城市有自己的“表情”
2011年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部門確定了烏市城市建筑的主色調為米黃色和米灰色后,城市色彩規劃被廣泛關注和應用。【詳細】
評論:昆明“城市色彩”誰說了算?
近日,昆明市規劃局公布的《昆明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導則》(試行)稱:“新建居住建筑墻面主色調推薦采用淺黃色系。”此舉引發昆明市民熱議,難道四季如春的昆明真的要“滿城盡帶黃金甲”了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