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的命運決不是它自己所能決定的。
一只鳥,一頭獸,一雙手,一陣風,一場雨,一束火苗,甚至一把鋤頭或刀,就能決定一棵樹的生死。
在閩東屏南縣的柏源村,我和一株800歲的紅豆杉相遇。二十世紀初年的夏天,從大陸中部到東方的兩座大城市之間,人們計劃修筑一條干線公路。這是一條連接省會福州至浙西中心城市衢州的大通道。設計的線路要經過閩東北境內的屏南縣柏源村,筑路者來到了野外,設計的路段要經過這里。就在公路應該延伸的地方,挺立著一株高大茂盛的紅豆杉。它是那么粗壯、結實、蒼勁挺拔,如一把撐開的巨傘。仿佛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護衛著腳下的土地。
施工的機械停止了轟鳴,挖掘機停止了前進。柏源村的村民們憂心忡忡,工人們沉默不語,筑路的專家們也沉默不語,人們都久久地注視著那棵樹。他們都知道這棵樹的價值。可是他們也知道筑路的計劃不可以更改。沉默過后是一番精確的勘測、計算與修改,專家們一致決定:讓道路為紅豆杉改道繞行!“只有這樣,我們的后人才不會責備我們。”望著路旁的古樹,工程師心里如鋪好的大路一樣坦然。
幾年過去了,寬闊通達的省際干線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它一路坦途,但只是在一個叫柏源村的地方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乘車的人們經過這里,都會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窗外這株有著800多歲高齡的紅豆杉,在心里向筑路的人們致以敬意。
這就是一棵樹的力量!我不由仰起頭顱,向一棵樹投去崇敬的目光。
對于樹,我從此有了一顆敬畏之心,有一種童話的感覺,敬之若神,愛之如己,豈止樹木有幸,當是人生大幸。
還有這樣一棵樹,和我朋友的性命相連。
2006年5月29日,發生在寧德市霍童溪流域的那場特大洪災,升華了我對樹的情感。
記得洪災過后的第3天,這位陳姓朋友告訴我:他在這場洪災中既不幸也萬幸。不幸的是,他的許多財產包括房屋跟許多人一樣打了水漂;萬幸的是,一棵香椿樹,救了他的性命,還能活著與我通電話。
電話的另一端,朋友生動地描述著絕處逢生的一幕。他說,那天晚上,他已在屋里小憩,想不到一彈指的工夫,竟被突發的洪水沖走了,漂了近100多米后,碰上一根電桿,他就像蟬一樣抱上去,才喘了幾口氣,還來不及定神,電桿便倒了。他說,電桿畢竟是沒有生命的,沒有根的東西,靠不住呵!他又被洪水沖出老遠。這時,他隱隱約約看見前方不遠處有一叢在水中來回搖曳的樹梢,也許是一棵挺立的樹,他順著洪流半漂半爬過去——那的確是一棵樹,是一棵香椿樹,他吃力地靠近它,一邊喘著粗氣,一邊小心翼翼地向樹頂挪去,像一只落水的小鳥要到樹上尋找一枝可靠的枝椏,他抓住樹的枝椏拼命地喊叫,斷斷續續地喊了近一個小時,才被人救出。他最后說,要是沒有這棵香椿樹,他不知道會被洪水沖向何方,會死在哪里;那棵香椿樹是他的救命恩人!
洪災過后的第4天,我陪同記者特地去位于霍童溪上游的洪口鄉,去探訪那里受災的人們,看望這位因一棵小小的樹而活命的好友,拜會那位在洪水中昂首挺立的“孤膽英雄”——香椿樹。
憑借好友電話里告訴的大致方位,我找到了那棵香椿樹。它并不大,與碗口一般粗細,經歷洪水洗劫,看上去有些悲壯,有些憔悴,但依舊挺直、神圣而又凜然。
我試圖接近它,并以我一貫的擁抱大樹的情懷去擁抱它,但我被沒膝的淤泥阻止了。所以,我只好近距離,盡可能近地注視它,久久地注視它,從內心向它致敬,以信徒般的虔誠。盡管它現在還未長大,但在我的心目中,在我這位好友的心目中,以及他家人的心目中,它是無比神圣的而崇高的!
我依依不舍地轉過身,離開它,想去附近看望其他樹。然而除了它,我的目光無處停留,搜索向遠山,也少見突兀的綠。
我想,如果有更多的樹,不用說百年老樹,哪怕與那棵香椿樹一般大小,只要能夠成片成林,洪水也許就不會那么張狂,就不會那樣一路掃蕩精光而去。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一棵25年的天然樹木每小時可吸收150毫米降水,22年的人工水源林每小時可吸收300毫米降水,而裸露地每小時吸收降水僅5毫米;而一片10萬畝面積的森林,相當于一個200萬立方米的水庫。
一棵樹,與它的眾多兄弟姐妹默默堅守山地,為人類涵養著子孫萬代的水源。
想想一棵樹,幸運地由種子而成為一棵樹,成就一棵大樹,它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一棵樹的命運雖然不在自己的手里攥著握著,但它懂得珍惜,活得堅強,知道回報!
普希金曾在西西伯利亞撫摸一棵白樺樹,贊嘆說:“森林是我們嚴峻日子里的女友。”遺憾的是,許多人們對于樹,只看到它的實用價值,盡管把它砍來建房屋,做家具,或僅僅用于燒火做飯,漠視它們更為重要的友人般的情懷。所以,“女友”一個又一個地私奔了,留下的是一片片的孤獨、惆悵、蒼涼和失望。
古羅馬哲學家奧古斯丁說,他寧愿跪倒在一棵無花果樹下懺悔私纏的情欲,而不肯跪拜在教堂的十字架前。他表達的跪拜之意,并不僅僅是因為樹的堅貞,也為我們輕狂的人類和神圣的自然。
當在閩東北的鴛鴦溪原始森林里自由行走,我再次向一棵樹致敬,以信徒般的虔誠。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