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城市化建設應注重提升附加值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日前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撰寫的《中國的城市化應升級城市附加值》的文章說,中國的城市化主題不應當是無限的擴張。而應當是城市的升級,其核心問題是增加城市附加值,而且要將產業升級和城市升級結合起來。
文章認為,對中國大多數城市來說,城市化的主題不應當是無限的擴張,而應當是城市的升級。城市升級的核心問題是增加城市附加值。產業升級和城市升級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文章說,亞洲很多城市現在都在這樣做,通過產業升級促成城市升級,通過城市升級來吸引更高的產業。如把新加坡作為一個品牌來打造,是新加坡的核心發展戰略。
產業升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同一產品的升值,另一種是不同產品的升值。城市的升級必須是“同一產品的升值”,因為人們不能拆掉一個舊城市來重建一個全新的城市。城市文明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城市建筑物,更是文化意義上的城市建筑物。
在歐洲,城市建筑越古老,其價值就越高,越是受到保護。歐洲很多城市創意十足,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人文學者和科學家等頂尖人才,但這并不妨礙它們對傳統的鐘愛和保護。歐洲政府、各種社會組織和個人,每年都在花費大量的人、財、物來保護歷史,不管是有形的建筑還是無形的文化。從經濟學意義上說,他們是在保護城市的附加值,他們的行為具有相當的經濟理性。
相比之下,中國的城市化往往經常出現兩個大問題。第一,很多官員把城市化或者城市升級理解成為現代化,往往對城市進行“破舊立新”式的改造和重建。很多城市盡管古老,但已看不到城市的年齡,盡管很現代,但完全看不到中國的特色,導致了中國城市的趨同化。中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但作為文明主要載體的城市,已經看不到自己文明的特征了。
第二,有很多官員把城市化或者城市升級理解成為西方化,因此,在中國傳統消失的同時,西方特色則越來越明顯了。實際上,中國的很多城市現在已經成為西方各種后現代主義文化的實驗場所。
此外,城市的秩序和無序的統一問題對中國來說尤其重要。發達國家城市的產生往往是自下而上,因此具有高度的自治性。但在中國,建國之后,城市往往是自上而下建設而成,城市秩序也是自上而下所加的,沒有高度自治,社會參與程度低,這經常導致城市缺少生命力和創造力,造成“有城無市”的局面。要升級,城市必須成為市民的城市,而非官僚的城市。
中國城市現在的很多制度,例如“城管”和“協警”等,都是城市官僚化的象征。為了所謂的“市容”,很多城市把小商小販驅逐出城市。看看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如果沒有小商小販,就很難理解這些大城市是如何運作的。小商小販其本身的“ 無 序 ” 性 質 本 來 就 是 城 市 秩 序 的 一 部 分 , 是“市”的主體。當然,“市”本身需要一個秩序,但這個秩序的主體應當是城市社會的各種組織。城市當局不僅要為城市居民提供軟件方面的法律和法制的保障,也要為他們提供硬件方面的城市空間的保障。
城市升級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全球范圍內的城市鏈條問題。城市引領一個國家的全球化,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幾個國際化的城市,這個國家很難說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所有發達國家都是全球化水平很高的國家,都處于全球化鏈條上。
一個城市如果不能進入全球化鏈條,就很難得到發展。而那些處于全球化鏈條上關鍵位置的城市的發展尤其迅速。現在世界上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的關鍵就是要爭取占據一個關鍵的位置。一旦占據到這個關鍵位置,就會在全球性人、財、物的流動網絡中占據優勢。因此,城市升級意味著一要進入全球范圍內的城市鏈條,二要在這個鏈條上往上爬。
特別要強調的是城市的產業升級問題。中國國內存在一些對產業升級不科學的看法,往往把產業升級解讀成為“今天生產服裝,明天生產電器”。產業升級也可以指的是同一產業鏈條上的升級,也就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際上,像中國這樣的大陸性經濟體,不可以輕言放棄任何產業。
歐洲很多城市因為產業的升級,很多產業已經轉移出去,一些城市甚至已經沒有了制造業。因為有福利制度,那里的人民仍然有體面的生活。但是,因為沒有了工作,民風變壞。反之,那些善于往產業鏈高端爬的城市,在實現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實現了城市升級。歐洲不僅自己是消費社會,而且全世界都消費歐洲的品牌,是同一產業鏈上升級的結果。
中國城市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簡單產業擴張這條路現在已經走到了頂點。從國際經驗來看,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到知識密集型再到服務密集型,是產業轉型和升級的必由之路。到現在為止,發達城市的經濟和產業升級已經走過了這些階段。中國的城市不能簡單重復這個路徑,但這個過程的確提供了一個方向。
城市可以制定一套系統的產業政策來發展和城市經濟社會條件相得益彰的產業。有的城市生活質量高,可以吸引藝術家,就可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的城市大學多,傳統工業基礎好,可以考慮發展綠色節能產業。具體政策可以包括減稅、獎勵、發展相關設施等。這些產業政策還可以和人才政策相結合,擁有了大量與產業政策方向一致的人才,可以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同時,城市的產業政策應當有前瞻性,配合經濟技術進步的趨勢。
同樣重要的是,產業升級要和城市的整體升級結合起來,城市升級的目標必須明確,城市定位明確了,產業升級定位也會明確起來。
從先進城市的經驗來看,產業的國際化不僅是城市升級的有效手段和途徑,而且也是城市國際化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同時,國際化也會對城市的進步保持永遠的壓力。因為處于國際城市鏈條上,城市當局會感覺到永遠有外在壓力,追求進步。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在花園機場中欣賞全球落差最大室內瀑布
4月11日,屢獲世界最佳機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再添喜訊。連接3個航站樓、擁有10層樓高、以玻璃、鋁、鋼筋為主材料,內部布滿綠植和自然景觀,兼具商業、休閑娛樂等多功能體【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
新加坡景觀專業考察 TIERRA事務所拜訪交流
2018年7月16日,由中國風景園林網組織的新加坡園林景觀專業考察團再次啟程。來自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四川等地多家園林企業的領導、設計總監、項目經理等參加考察。 在為期一周的考察之旅中,大家將參觀新加坡多處【詳細】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