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
2013-05-08 08:49:26 來源:財經界 瀏覽次數:
“在城鎮化的初期階段,集聚是城鎮化的主要特征。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又是工業化的促進器。”肖金成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華西村就儼然是城市,因為其居民人口主要靠第二、第三產業。這是一個社會新城市,它的形成同時也是城鎮化的過程,居民收入的來源就將當地人的城市居民身份與農民區別開來。肖金成強調,實現集聚效應的主體是企業和城鄉居民,而不是政府官員,因為官員沒有積極性也不可能掌握這么詳盡的信息,他們不知道哪些企業具有規模效益,不知道企業之間應該怎樣分工和協作,不知道哪些企業需要什么資源才能創新成功;他們也不知道農民進城后到哪里工作才能安居樂業。這些效應更多的是企業與個人在自身利益驅使下,由價格信號指導,經歷無數次試錯,通過市場上自愿交易而實現的。
然而大城市不僅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其發展起來后隨之而來的馬太效應和“大城市病”也不可小窺。肖金成說,農村像非洲,城市像歐洲,或者形成如拉美國家中出現的眾多城市貧民窟。這樣的場面我們不愿意再在中國繼續看到。
但是,隨著各個城市群和超級大城的形成, 垃圾處理、污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也日漸嚴重。肖金成說,如果要避免這樣的病癥出現,就得客觀要求政府在城市規劃、管理和建設上進行科學統一的管理。肖金成還強調說,城鎮化初期對于房屋建設的標準需要提高。我們城市現在面臨的很多環境污染問題大多是由于城市設計不全面,規劃不長遠, 建設時間短,管理上沒有經驗造成的。目前城市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但確實,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國的城市發展迅速, 城鎮化發展迅猛,快速發展對于時間的壓縮就造成了積小成多的問題涌現。在進一步城鎮化的大課題下,政府需要調整規劃,城市擴大速度太快、操之過急并不好,不過現在城市出現的個別嚴重的現象和隱患不是必然, 我國在城鎮化上具有后發優勢,但也有急功近利的問題。肖金成提醒說。
從大城市再到城市群
大城市多了怎么辦?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走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即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的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肖金成說,如今,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有很多小城鎮集聚了很多產業,和城市群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另外, 在城市群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能夠協調發展,而且基礎設施能夠共享共用。“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已經形成了10 大城市群,即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根據2009 年的統計數據,10 大城市群的面積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1%, 承載人口是39.24%,GDP 占全國的比重將近2/3。從這些數據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10 大城市群就是中國經濟的10 大支柱。二是區域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城市群內占全國1/3 的人口享有2/3 的GDP,另外2/3 的人口卻只有1/3 的GDP,這就是區域差距,未來要縮小區域差距,怎么辦呢?有兩個途徑: 一個途徑是城市群內的產業向城市群外轉移, 轉移出來1/3;另外一個途徑,城市群之外的人口轉移到城市群中1/3。實際情況可能是產業向城市群之外轉移,人口向城市群之內轉移,不可能僅是單向流動。從難易程度來看, 人口向城市群內轉移成本比較低,現在很多城市群內的城市和城鎮產業發展的空間還很大。長遠來看,這些正在建設中的世界級城市群將矗立在世界的東方,和北美、歐洲、日本的世界級城市群遙相輝映。
如今,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十多個部委參與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 年)》(下稱《規劃》)即將對外公布。《規劃》可能涉及全國20 多個城市群、180 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 萬多個城鎮的建設。而近期民政部有消息稱,目前全國醞釀撤縣設市( 區) 的縣就有上百個,而據來自地方政府層面的說法,僅僅在廣東、貴州、云南、陜西四個省份, 就有60 多個縣提出撤縣設市( 區)。
從政府到民眾,從企業家到個體戶,大家對于城鎮化建設積極性不可比擬,但是如何讓城鎮化開始靈活運作,融資就是一個刻不容緩的首要課題。在現行制度下,地方政府需要承擔超出地方財政承受能力的社會服務支出,迫使資金緊缺的城市出售農地用于開發,同時也加劇了土地使用的浪費。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田錦塵此前就表示,未來要解決好城鎮化的融資問題,就一定要在穩定現有的融資渠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未來更需要發展、潛力最大的是直接融資渠道,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而目前各地城鎮化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貸款,這是一種間接的融資方式。“城鎮化不僅牽扯到城市的吸納能力,也牽扯到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等諸多問題。”肖金成補充道。
城鎮化拉動40 萬億投資的未來是非常美好的,可是如何走到美好未來卻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長遠規劃。城鎮化發展到今天,我們喜憂參半。既然城鎮化是一個自然規律,希望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能更好地引導城市發展,將二元結構的矛盾逐步消退,為更多的中國人提供生活得更好的空間。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