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撥又一撥的花卉進入盛花期,使得正在進行中的2013上海花展的熱度不減。這里既有花色花型絢麗多樣的矮牽牛替代華麗的郁金香,又有金魚草、南非萬壽菊、天竺葵、石竹等繽紛草花,烘托春天色彩斑斕的景象,輪番上演的一場場花事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據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介紹,隨著花王牡丹于上周進入盛花期,本周敢與花王爭艷的“花中西施”———杜鵑也逐漸盛開,最佳觀賞期可持續到4月底。
上海植物園的杜鵑主要栽培于杜鵑園,該園自2009年末改建以后,經過三年多的精心養護,在今年的花展上以最佳姿態迎客。“市民在這里能欣賞到申城最多的原生杜鵑。”王玉勤欣慰地說。
形色多樣品種豐
杜鵑園占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全園靠人工堆山造景,靜謐清澈的溪溝貫穿全區,林間小道高低起伏,亭臺坐落其中,喬灌木錯落有致,十分精致又富有山林野趣。2009年改建時,園中增加了70多種杜鵑,目前共有80多個種和品種、約3000株杜鵑栽植于其間。其中杜鵑的原生種有15種,為申城收集杜鵑原生種最多的專類園區。杜鵑園收集的杜鵑包括常綠和落葉兩大類,開花期近3個月,但大量品種集中在4月中下旬開放,以紫紅、深紅、粉紅和白色的品種為多。“配植于其中的柿樹,枝頭剛剛冒出嫩綠的新葉,珍貴的秤錘樹也開出朵朵白花,與杜鵑上下呼應,更加襯出杜鵑的色彩繽紛。”王玉勤表示,杜鵑多為較低矮的灌木狀,其原生環境為空氣濕度大的庇蔭條件,因此杜鵑適合片植于林緣或疏林下方,盛花期時壯觀的花海景觀令人一見傾心。
杜鵑園內收藏的杜鵑原生種在上海極為罕見,目前已大多進入花期,如黃色的羊躑躅,淡紫的馬銀花,乳白色至粉紅色的猴頭杜鵑,橙紅的紅楓杜鵑,紅色的映山紅等都已綻放花容。目前園內數量最多的杜鵑是映山紅,漫山遍野的紅色讓人仿佛來到山野。“在這些原生種中,最為名貴的是猴頭杜鵑和云錦杜鵑,它們都是珍奇的高山杜鵑,花型也不同于常見的杜鵑,由于其較難養護,肥水把握稍微不當,就會造成少花或者無花,是杜鵑園中最為嬌貴的俏佳人。”王玉勤指出,與常規杜鵑花型為喇叭狀不同,猴頭杜鵑花型為風鈴狀,除了花色多樣,葉片背面還長有白毛或淺黃色絨毛,十分特別。而云錦杜鵑的最大特色就是花大葉大,開花時葉片被花掩蓋,植株呈小喬木狀;花色有粉紅、淡粉和粉白色,間雜一起,形成一片繽紛奪目的“花海”,望之粉若芙蓉,姣若清荷,燦若云霞,聞之沁人心脾。
杜鵑的園藝品種極多。為迎接花展,今年杜鵑園新增了6個杜鵑品種,其中花期較早的‘華寶’杜鵑已近花謝,其花色為粉紅色,花冠有黃綠色斑塊,很是獨特;‘紫燈籠’、‘秦娥’、‘粉妝樓’、‘霞紅’等品種也已盛放,獨特的花型和色彩為花展增添亮點,讓參觀者大飽眼福。而前兩年栽種的紅花和粉花品種‘楊梅紅’、‘紫金冠’、‘小葉鐵紅’等都已盛開,極具景觀效果。
多種配置塑美景
在園林造景中,杜鵑可與花葉女貞、金森女貞、桂花等綠籬植物配置;可依山、就石、伴水進行大面積片植,營造自然古樸的園林景致;可根據花型與色彩差異,將喬木、灌木狀杜鵑混植,構成群落景觀;還可做成形態各異、枝繁葉茂、花色似錦的樹樁盆景,置于室內或植于庭前、院內。在進行植物配置過程中,需根據杜鵑生態習性進行合理搭配,植株矮小、耐修剪的灌木狀杜鵑可列植路邊、墻根或花壇草坪邊緣,構成花籬;常綠型大灌木杜鵑可組成樹墻、花籬;體形高大、花多、冠形濃密的常綠杜鵑可孤植于草坪等開闊地帶。為增強整體觀賞效果,還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茶花、櫻花等,林下點綴酢漿草、蕨類植物,形成多層景觀。“將地形塑造成臺階形式,再種植杜鵑,也可增加景觀的立體感,其層次感也更為清晰。”王玉勤說,杜鵑花期極長,是良好的春夏景觀花卉,花期會持續到本屆花展結束。直到5月中下旬,還會有夏鵑開放以供春末夏初的游人們觀賞。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