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種植芍藥的年頭有數百年之久,在遼金時豐臺的芍藥已甲天下。據《析津志》載:“芍藥之盛,舊時揚州,今揚州遺種極少。而京師豐臺,連畦結畛,依擔市者,如萬余莖。”在明清時,豐臺的草橋十八村,村村都種芍藥。春天來了,花農們紛紛擔芍藥的切花到花市上賣,人們買回家后插瓶水養,可開放約半月。
北京公園的芍藥以景山公園為最,盛花期在五月中旬。2008年春,景山公園引進日本芍藥3000多株,50多個品種(注:日本芍藥是從我國傳入,大約在唐代)。景山現有芍藥200多個品種,近20000叢(墩)。
景山的前(南)門里西側和西門里南側(柿樹林中)都有大面積的芍藥園,在東門里的牡丹園西部也有一大片芍藥花。這里簡直是名品芍藥薈萃,如:紅色的“紅云映日”、“朱砂盤”、“平頂紅”、“花紅重樓”等,粉色的“西施粉”、“粉銀針”等,白色的“楊妃出浴”、“白玉冰”等,紫色花的“烏龍探海”、“紫墨獻金”等,其例舉不勝舉。
在景山的西門里北側還有一大片歐洲芍藥,它和其他芍藥不同,顏色仿佛蘋果等水果的膚色,有一種玻璃之感,奶玉之色,多為單瓣。還要說明的是,歐洲人喜歡單瓣的芍藥,而中國人喜歡重瓣(復瓣)的芍藥,這是一個很大的民俗喜好上的區別。我們認為重瓣的芍藥富貴華麗,歐洲人則認為單瓣芍藥層次分明,藝術感和審美感強,這也許和東西方的美學形成有很大關系。
芍藥曾為我國六大名花之一,人稱“花相”。《本草綱目》中說:“群花品種,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牡丹和芍藥為“姊妹花”,而芍藥花又有“花仙”之稱。
芍藥別名將離,因相傳古時,相愛男女離別之時,要贈對方芍藥以示思念,故名將離。而芍藥又盛開在春末,有貪婪珍惜晚春的意思,故又名婪尾春。我國現有芍藥品種二百多種,花色主要有:紅、紫紅、粉、粉紅、純白和黃色等。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臺閣型(千層臺、樓子臺)等。芍藥花開放在牡丹之后,在北京地區為五月的上中旬,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前后賞芍藥”之說。因芍藥是春天的群芳中開放最晚的花卉,觀賞完芍藥,春天賞花就算告一段落。芍藥花謝,初夏就到。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