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德州市城區的秀木繁花托舉出一組引人數字:去年至今,德州市投資28億元綠化城區,種植喬木420萬棵,灌木1062萬株,新增改造綠地面積2125公頃,城區綠地率達到35.54%,綠化覆蓋率38.8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27平方米。
這28億元,人們眼見的:綠了穿城運河、岔河、減河三河兩岸;綠了錦繡川、明月湖、長河、減河濕地等公園;綠了715處機關單位、341處居民小區;綠了城區所有街道路牙空地。東風路“森林花海”,長河大道“錦繡環繞”,東方紅路“大喬小喬”——新老城區“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四季有綠,三季有花。
按一畝地種植90棵景觀(用材)樹計算,420萬棵就占地4.67萬畝。這28億元,人們沒有直接眼見的: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有害氣體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塵埃20噸至60噸。城區街道樹木,可消減噪聲7至10分貝,公園成片林木可消減噪聲5至40分貝,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可消減汽車高音喇叭噪聲10至15分貝。德州的目標是實現從“綠在城中”到“城在綠中”的根本轉變。
這28億元鋪出的“綠蔭”背后,是德州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是科技人員對鹽堿土質進行改良,對植物物種進行馴化,使樹木成活率由原來的55%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5%以上;使綠化樹種由原來的70余種增加到目前的188種。是1500多名園林工人、農民工嚴寒酷暑下幾百個日子的辛勤勞動:如果把這420萬棵喬木按照雙行6米距離排列,將鋪出一條12600公里的“長征路”;1062萬株灌木,按照1平方米種植25株,將排列850華里,鋪出一條從德州到首都富富有余的“北京路”。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