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評論:“煞風景”為何總要曝光才解決
昨天,本報報道了南京龍園東路附近的秦淮河風光帶上驚現“綠色垃圾集散點”,引起社會關注。當天下午,風光帶管養單位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長趙偉寧表示,將確保徹底清走垃圾。
趙偉寧說,自己前天下午接受記者采訪后,便向單位領導作了詳細匯報,公司便及時組織人員,從當晚7時干到昨天上午10時,已清走大部分垃圾。昨晚,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由于下雨,還有少部分垃圾未清走,只要能進場作業,將盡快清走所有剩余垃圾。
趙偉寧承認,“綠色垃圾”終究是垃圾,加上沿線收集的生活垃圾,堆在一起,確實破壞風光帶整體美觀。
如何治標又治本?昨天下午,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經研究后表示,將在非風光帶另選適宜地點存放垃圾;6月上旬將在原來的垃圾點撒上草籽,把這里恢復為原來的草地景觀。
風光帶的“地盤”,當初怎么被垃圾搶占了?“2005年以來,收集的垃圾放在鼓樓區鳳凰街的一塊空地上,其實也屬于風光帶,直到去年這里建成停車場,所以才在風光帶另找一處垃圾集散點。”趙偉寧說,每天收集的綠化垃圾,不可能及時清運掉。不過,只要集中的垃圾量夠一車或兩車,就會找人清運一次,送到垃圾填埋場。
當初為何不在非風光帶找個垃圾點?“風光帶沿線就是主城區,很難找到這么一塊地。”他說,“這些垃圾,跟環衛工人打掃的垃圾一樣,終究得找地方存放,最終的去向就是垃圾填埋場。”
其實,這些“綠色垃圾”本質上是綠化廢棄物。城市園林綠化規模不斷擴大,隨之帶來的綠化廢棄物,如雜草、枯枝落葉、樹枝修剪物、草坪修剪物等,下轉A6版
上接A1版總量在急劇增加。南京市園林局城市綠化管理處處長李銘說,國內一般是把綠化廢棄物當做普通垃圾進行填埋或焚燒,這也增加了城市垃圾處理的壓力。
目前,南京沒有專門綠化垃圾的堆放場,只能跟生活垃圾一樣,由垃圾中轉站集中運往垃圾填埋場。“經省報報道后,不在龍園東路設垃圾集散點,已是公司的很大‘讓步’了。”趙偉寧坦言,綠化垃圾處理,始終是個難題。
秦淮河風光帶,是南京市級層面實施的“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要內容。該工程由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具體實施。記者在該公司網站看到,該工程是南京“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南京市政府曾于2008年主要因為成功實施這一工程,被聯合國人居署授予“聯合國人居環境特別獎”。更引人注意的是,秦淮河項目分為主城段16公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和上游18公里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約50億元。
投資如此之大的秦淮河風光帶,在建設之初為何沒有規劃專門的綠化垃圾處理點?業內人士透露,整個南京城都沒有規劃建設這樣的場地,更沒有好的辦法去處理這些垃圾。
“南京各區的綠化經費不多,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標準還是1996年定的,沒條件進行有效的綠化垃圾處理。”作為基層市政綠化管理人員,南京玄武區市政設施園林管理科科長黃昊建議,“南京應規劃建設專門的綠化垃圾處理場,在此基礎上,加強綠化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比如,將枯枝落葉進行堆肥,用于城市綠化。”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本科專業評估順利通過
11月16日,同濟大學風景園林本科專業評估順利通過。【詳細】
加強城市設計 海口劃定重要景觀風貌控制區
記者從海口10月19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獲悉,《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設計和建筑風貌管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獲會議原則性審議通過。《實施意見》劃定了海口重要景觀風貌控制區,提出【詳細】
古建筑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覺得在現代設計中的傳統元素越來越多,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成為一個趨勢。中國傳統建筑攜帶著大量歷史信息,在我們研究歷史、文化、科學各個方面知識的媒介中,古建筑無疑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詳細】
2022年安徽風景園林總產值將達千億元規模
日前,記者從安徽省風景園林行業產業發展暨脫貧攻堅推進會上獲悉,去年我省風景園林產業產值已突破5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安徽風景園林總產值將達到千億元規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