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午,省城杏花嶺區柳溪街的居民李女士反映說,柳溪街中間綠地里的草坪和綠籬都被挖走了,換成了高低不一的圓形綠色植物,不知道好好的綠化帶為啥要頻繁更換植物。
記者在現場看到,路中央寬約6米長約百米的綠化帶里,曾經的草坪和綠色灌木已經全部換了樣,代之以新栽種的另一種植物。新綠植高低錯落,綠色的樹葉密密麻麻地擠在綠化帶里,和路面兩旁的行道樹國槐相互呼應,整條馬路從上到下綠意濃濃。
李女士每天都會從柳溪街經過,上個月月底,她發現中央綠化帶的草坪和灌木都讓人挖走了。過了幾天,李女士又看到,空地里重新栽上了一種小樹還有新品種的灌木,綠地里倒是看起來比以前綠意更濃了。李女士不解,為啥好好地要換成新品種。“柳溪街今年要打造省級的‘林蔭大道’,我們正在改造呢!”記者隨后聯系到了杏花嶺區園林局綠化隊的一位李姓負責人,對方表示,柳溪街綠化項目是今年杏花嶺區綠化的重點項目,中間綠地栽植的是更適合本地生長的樹種——衛矛球。
李隊長說,柳溪街是省城有名的“林蔭大道”,南北兩側和中間綠化帶里,有200多棵生長了20多年的國槐。為了增加綠化效果,前幾年綠化帶里增種了一些草坪和灌木。可是實際上,因為國槐樹枝遮陰,中間綠化帶的綠化效果不是太好,而且每年對草坪的澆水、修剪,都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路中間綠化帶的草坪和灌木,不適合本地生長,一直長得比較雜亂。”李隊長說,今年啟動了綠化項目后,把原先的綠籬都鏟掉了,重新栽植了衛矛球。而且如果要申報省級“林蔭大道”,還需要在綠化上更下工夫,既要美觀,也要注重后續的生長情況和投入情況。
這次綠地里栽植的綠色植物,主要是大型華北衛矛球和膠東衛矛球,這種植物耐旱、可觀葉,欣賞價值更高,適合本地生長。工作人員隨后還要進行適當的修剪,總共有300多株。“華北衛矛球高約1.5米,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小樹’,較矮的是膠東衛矛球,它們高低錯落,與國槐在一起,整體綠化效果好很多。”李隊長說,除了中間綠化帶,柳溪街南側的花池里,還要栽種一些應季的花卉,整個工程大約在十幾天后可以完成,到時居民就可以觀賞到別樣的風景了。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