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裝有山東淄博一家園林公司提供的北美海棠、挪威紅楓、日本紅楓3種彩色樹苗的試管也隨著航天員一起升入太空,進行為期半月的航天搭載實驗。
山東名典園林的負責人張磊告訴記者,我國的彩色樹種雖然主要依賴進口,但并不是說我們國家就沒有好的彩色樹種。“從目前國內的市場需求來看,北美海棠、挪威紅楓和日本紅楓是最急需的樹種,但是它們的適應性(比如抗風、抗旱等性能)又達不到最完美的程度,所以我們通過和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們共同研究,決定搭載這三個樹種,希望通過航天搭載這種快捷的方式來改變它們的性狀,讓它們變成能夠完全適應咱們中國環境的新樹種,來美化我們的城市、鄉村,美化我們的生活。”
記者了解到,在地球上現有的自然環境中,如果沒有外來基因的干預,很多科學家就是窮其一生也研究不出一個新品種來。這次通過航天搭載實驗,讓樹苗在短時間內經歷外太空的強輻射、超潔凈、失重、真空等環境影響,就極有可能導致其基因排列順序的變異,從而長成地球上沒有的新樹種。那么,經歷了太空之旅的三個樹種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呢?
據張磊介紹,外太空的環境是不可測的,也是不可控的,所以航天搭載本身就是一個未知的實驗,三個彩色樹種遨游太空之后,回到地球上會變成什么樣,“現在不好說”。 張磊說,“航天搭載實驗結果有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不變,上去之前什么樣,回來之后還是什么樣,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第二種可能性是往不好的方向變,這前兩種可能性都是咱們不想要的;第三種可能性就是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變。變,幾乎是肯定的。”
張磊介紹,三個樹種的樹苗返回地球后,會被送往北京的空間技術研究院,張磊再去北京取回彩色樹苗,把它們送到公司的泰安克隆實驗室,克隆專家會從樹苗的根、莖、葉等不同部位取出組織進行克隆,再進行三代以上的繁殖,等彩色樹苗的基因穩定了才能完全確定新樹種,其后才能通過各種科技手段進行大面積推廣,用于景觀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