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師談城市建筑中文化內涵的選擇與表達
文化是城市的內核和靈魂,沒有文化的城市是沒有凝聚力,沒有發展活力的城市。圍繞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建筑設計等當今城市發展建設中的前沿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城市建筑所追求的文化建筑與城市環境的緊密融合,人文空間與自然生態的有機統一,更是重中之重。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活力和競爭力,而文化建筑作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和空間場所,對于培養城市文化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建筑的文化品格
何鏡堂:中國工程院院士
建筑是文化的載體,作為一種社會觀念形態,能夠反映其在滿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時所體現的人類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一個具有文化品位的建筑,其文化意義常常成為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和一段時期的文化標志。文化建筑因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和廣泛的公共參與性更能彰顯文化的屬性和品格,并表達文化建筑的特征和風格,這是建筑文化也是文化建筑創作的一個特征。如同人擁有基本的品格和氣質,對于建筑而言,這種品格通過建筑的造型、空間和內外環境的塑造,構成建筑的整體空間,成為建筑文化的風格和精神。建筑創作常常以主題事件、場所、環境、歷史文脈、人物風范、科技特點、高度價值和審美觀等為切入點表達建筑的文化品格,創造高品位的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表達的準則是緊扣建筑品格的主題,并綜合此時此地,此刻此景,選擇最適宜的建筑構成,可能是單個建筑的構成,也可能是集群的構成。場所屬性的解讀和利用,采用彰顯或消隱的手法來塑造一個清晰的建筑形態,從較為直接形似的符號象征走向更加隱喻和神似的抽象表現。以情景敘事展開空間的敘事方式,并使之上升為更富有層次的敘事化場景。通過建筑外在的材質、紋理、色調等表皮信息,表達直觀的建筑文化特征,這也是用得比較多的手法。城市共融,采用開放的共融空間吸引和包容更廣泛的城市生活,在建筑功能和內容上更加復合、多元和人性化,成為增強建筑自身的適應性的手法。因此,文化性是對一座建筑相關特點的最高概括,而建筑品格則是建筑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建筑的靈魂。
建筑的文化內涵
斯特凡·胥茨:德國gmp建筑事務所副總裁、主持設計師城市和文化的互動,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都屬于文化建筑,但其建筑形態是不同的,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文化廣場與城市的關系。
紐約林肯文化中心
紐約林肯文化中心位于靠近市中心的位置,所占據的地區有一個中軸線,四周是穿行的街道,廣場十分完整,廣場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市民活動空間。林肯文化中心不是以單棟的建筑著稱于世,每一棟建筑都很有名,同時作為一個整體也非常成功。整體性表現在這幾棟建筑的比例、材料、幕墻的劃分及共同營造出來的各樣空間。不論白天還是晚上,紐約市民都非常愿意來到林肯廣場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整體性是林肯廣場給予城市最好的禮物,建筑的外立面都是朝向廣場的,外立面之間不論是柱廊的形式,還是中間的形式都是相互呼應的,所以完整的建筑群具有自己獨特的力量。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哈爾濱冰塊與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1月2日,松花江哈爾濱段岸邊的冰塊與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時下,冰城哈爾濱市正值嚴冬時節。在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江畔,采冰人從江中采出冰塊放置在岸邊,廢棄的冰塊也堆積在一旁,這些冰與遠處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詮釋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