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培訓植物分類鑒定人才
6月24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北京舉行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培訓點揭牌暨植物分類與鑒定高級研習班開班儀式。研習班邀請了國內多位知名植物分類學專家授課,通過講座學習、現場操作、野外實習的方式,讓來自各級自然保護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植物園、檢驗檢疫等單位的110多名學員,掌握植物分類學基本理論、信息化野外工作方法、重要野生植物鑒定技巧,為有植物分類鑒定需求的領域培養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
目前,國家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利用等社會相關行業對植物分類和鑒定的現實需求不斷增加。分類學是一門傳承性很強的學科,植物分類知識的積累和鑒定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中科院植物所將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以繼續教育基地培訓項目為切入點,通過建立植物分類與鑒定研習班導師委員會,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遠程教學、建立長期合作等教學、指導機制,逐漸將植物分類與鑒定打造成國內植物分類學領域的精品課程,推動植物分類學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提高各領域專業人員的植物分類鑒定能力,促進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實施和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從中科院植物所獲悉,生物入侵每年對我國造成的損失高達數千億元,其中農業和林業損失達500多億元。此外,生物多樣性喪失帶來物種消失、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退化等巨大損失。如果能提高人們對野生植物資源的認識鑒定能力,及時調查、鑒定和監測野生植物資源的現狀和變化,采取有效的保護、利用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對人類的威脅。
編輯:山水百合
相關閱讀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一觀賞花花型調控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印政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多種研究手段,系統揭示了人工選擇下栽培大巖桐產生頂開輻射花型這一典型觀賞特征的進化機制,并確定了栽培大巖桐的起源,為人們進一步理解園藝觀賞植物在人工選【詳細】
熱帶非洲植物分類協會第21屆大會成功舉辦
5月15日至19日,非洲植物學盛會【詳細】
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舉辦植物分類培訓班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技人員素質,提高科研人員對生態文化的宣傳能力和科普教育能力,3月23日,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在樹木園舉辦了植物分類培訓班。【詳細】
版納園在植物分類學研究上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朱華研究員基于20多年對茜草科粗葉木屬植物的調查、分類鑒定和研究經歷,對泛馬來西亞地區該屬植物進行了分類學研究,確定有131個種,5個亞種和6個變種,在研究中新發現了41個新種,3個新亞種和3個新變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