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成投資熱土 一塊石頭估價1.2億
黃綢布解開后,一個形神兼備的鐵面怪獸馬上呈現在眾人眼前。與記者一起圍觀的石友忍不住尖叫起來。
駱柱英站在一邊憨憨而笑。幾年前,當他和一批石友在西藏東部5300米的昌都雪山上發現這顆石頭時,同樣第一眼就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連續三天睡不著覺"。
幾年后,這顆頭面形象變幻莫測的奇石,被中國觀賞石協會的專家估值為1.2億元人民幣,立馬引發業界強烈關注,由此也揭開了藏瓷這一新石種的神秘面紗。
近10年來,數以萬計像駱柱英一樣的的藝術投資者,爭相涌入這塊新領域,使得一批又一批新石種在巨額資本的追逐下成為"瘋狂的石頭",有的一年價格便飆漲近10倍。
兩元撿漏雨花石孤品 十年升值數萬倍
當年2元錢從地攤淘來的奇石,眼下有人出價幾萬元都不出手,這究竟是怎樣一粒寶石?老程在隆重引出這枚藏品前,奇怪地拿起桌邊的空杯,注入半杯礦泉水。而后變魔術般,將早已藏在手心的石頭滑進水中。正當記者詫異時,石頭表面映出一副畫,畫中是個倒立的嬰兒,安逸地呆在母親的腹中,似在等待降生一刻的來臨。老程為這顆石頭起了個形象的名字——"生命之源"或稱"孕育"。
上世紀90年代初,老程在南京出差,臨回津前一天,到當地古玩市場小轉。放眼望去,30多個地攤參差排列,幾乎每個攤位都堆放著形色各異的石頭。老程俯下身逐一翻看。不經意間,一粒石躥進視野。乍看上去這粒石與其他石頭沒什么兩樣,可仔細端詳,才發現陽光映襯下的雨花石紋理很獨特,宛如母體腹中的胎兒。老程愈看愈覺得奇妙,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半天,才被攤主的詢問打斷:"2塊錢,不買您就放這,別擋著生意。""什么?2塊!買,我買。"老程立馬掏錢包,不料慌了神。"錢包!我錢包丟了!"內心瞬間亂作一團,頭腦空白。"您還要嗎?我看看。"身后不知從哪冒出來的中年男人欲奪過老程手中的石頭看個究竟。"這個我要了。"正在要奪未奪的節骨眼兒,老程從上衣口袋摸出2枚1元硬幣扔給攤主。石頭雖順利入手,但老程返津的路費卻成了問題。走投無路下,他只得求助當地朋友,才未耽誤工作進程。時至今日,很多見過這塊雨花石的人都被此渾然天成的"圖畫"深深吸引,有的甚至開高價購買,可老程卻絲毫不動心念。因為"生命之源",世間僅此一塊。
像"生命之源"這樣的稀有雨花石,老程有上百枚,每枚都有意境。方寸之石,大千世界,惟妙惟肖,真是大自然的造化,無愧于華夏一絕。
瘋狂賭石 2萬元一刀下去變150萬
一塊賭石一刀切下去,切出一塊極品翡翠,業內估計價值約為150萬元。
賭石愛好者袁先生看中了一塊三公斤重的原石,店主劉建輝將這塊三公斤原石一切為二,切開后,一塊玉面呈淡紫藍色,如水般晶瑩透亮的玻璃種呈現在人們眼前,袁先生高興不已,大呼賭對了。據介紹,這是塊翡翠極品,可加工成三只極品翡翠手鐲,總價值超過150萬,而這塊原石的成本僅2萬元。
行內把判斷玉的過程稱做"賭石","賭石"從緬甸傳入云南,近些年向內地逐漸蔓延。即便借助現代儀器,也很難通過原石外皮看出內部是否有玉,這使"賭石"相當刺激、驚心:有人花幾百萬元買下的原石,切出來或許僅價值幾萬元或更少;有人花百元買的原石,有可能切出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翡翠。但總的來看,賭石同樣是"十賭九輸",獲寶的幾率并不高,要得到頂級好料,幾率更是以萬分之一計。
賭石賭的是三分眼力,七分運氣。玩"賭石"者要有平常心,多看慎買,雖然賭石可一夜暴富,但也可一夜傾家,經驗、眼力、心態、膽識缺一不可。
雞血石身價漲6倍 一塊賺200萬
內蒙巴林的雞血石價格暴漲,一塊賭石甚至能轉到200萬。那么,巴林的雞血石從何而來呢?雞血石是億萬年前火山爆發形成的,我國雞血石的開采始于明代,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等皇帝將它作為寶璽的章料。經過500多年的開采,昌化雞血石現在幾乎絕跡。而在利益的驅使下,目前巴林雞血石的礦產資源也幾乎已經被開采殆盡。
傳說中出產雞血石的地方,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大漠深處。從外表看,這座山與蒙古高原其他山峰沒什么區別,但是順著礦井進入山洞,就會發現礦洞兩壁全是堅硬的石頭,200多米的礦洞工人們開鑿了20年。偶爾能看見晶瑩剔透的礦脈,礦工介紹說這是巴林凍石,能賣錢但比起雞血石便宜很多。為了尋找雞血石,礦工們又往上開鑿了一個30米深的暗洞,但依然沒有發現雞血石。
內蒙古巴林石礦礦長劉國璽表示,雞血石的產出和其它金屬不太一樣,它的產出的過程中存在非常高的不確定性,因此也不好分析探礦的未來前景。
巴林石礦1973年正式開采,距今正好40年,比浙江昌化的雞血石礦晚開采500多年。從1973年到1993年的20年間,順著礦脈鑿洞每年能產出上百噸的雞血石,有的時候一塊雞血石就有幾噸重。那時候雞血石不怎么值錢,價格論噸都沒人要,一車才五萬。有時一車幾萬元,甚至幾千元就賣掉了。
最近20年,能開采出來的雞血石一年比一年少,幾百公斤的雞血石已經絕跡多年。雞血石價格隨著產量的銳減而大幅度攀升。一件名叫《春游》的巴林雞血石雕件,重80公斤,1987年被賣到臺灣,價格只有16萬元。等到曹勇啟把它買回來的時候成交價已經上漲到500萬元。
內蒙古赤峰市雞血石經營戶稱:雞血石今年又看漲,現在臺灣的雞血石都讓大陸人收回了,臺灣現在也沒貨了,大陸只有這些雞血石,礦山出產量非常小。加上收藏的人多,雞血石的量又少,相當于增值了。
青田石價格狂飆 從一千五漲至三十萬
青田石是出產于浙江省青田縣的一種特有的石頭品種,古人把它作為印章的雕刻石,而今天更多的人是把它作為投資品來對待,希望通過一買一賣來獲取高額利潤。
在浙江青田石的發源地——山口鎮,一場經常發生的"搶石"大戰又再次上演。專業從事印石方料加工及收藏的行家夏松平覓得了一塊封門原石,準備切割鋸印章。在他身邊有好幾位青田石投資人早就"虎視眈眈"了。
浙江青田天石坊朱益源稱,這塊石頭是17年前我從山口封門有一個石農手里買過來的,當時是三千塊錢。去年韓天衡老師來看到我這個方,說值五百萬。
隨著投資收藏隊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青田人跑到臺灣甚至海外回收印石精品。夏松平的這方溫潤如玉的青田金玉凍印章,就經歷了從青田至臺灣又回流到青田的輾轉之路。
浙江青田石藏家夏松平表示:10多年前,這方金玉凍我賣給別人才1500多元,之后被帶到臺灣去。大前年我去臺灣又重新把它買回,花了3萬塊錢,現在人家已經出到三四十萬了,朋友們和收藏家們都很喜歡,我也舍不得賣,于是就找了一個溫州篆刻家林劍丹老師刻了字,決定自己收藏。
這兩年青田石價格上漲的"瘋狂"態勢,幾乎可以用"價比黃金"甚至"價勝黃金"來形容。那么,這種"瘋狂石頭"的現象背后,又有哪些"推手"呢?
青田石是中國四大雕刻石之一,尤其適于篆刻。原石主要分布于青田縣山口鎮封門、堯士等傳統礦區。石頭是不可再生資源,由于近年來的大量開采,有些石種已經五、六年甚至十幾年都沒出現了,稀缺性造成了投資者的追捧。封門礦山開采的也像恐龍蛋一樣很空了,資源稀缺,而且青田的雕工、鏤空雕都是獨一無二的。現在像這個黃金耀、封門青、金玉凍、藍星等這樣的品種非常稀缺,品種很貴重,價位也越來越高。
資源稀缺,開采難度大是雕刻石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此外,雕刻工藝成本提高以及消費群體擴大等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全球范圍內對彩色玉石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消費熱情轉化為現實的市場需求,必然將進一步推高青田石價格。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kstxi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