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濕地氣候變化項目通過驗收 揭濕地退化主因
武漢7月7日電 (曹旭峰 王苗 王慧)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科研項目《氣候變化對長江中游典型湖泊濕地的影響》近日在武漢通過驗收。該項目將對長江中游湖泊濕地生態系統修復與改善,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長江中游水系發達,是中國濕地資源集中分布區之一。以長江干流為代表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和以江漢——兩湖平源濕地為代表的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是該區域濕地的典型資源,濕地面積占全國濕地面積的8%。著名的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洪湖都分布在該區。由于人類長期墾殖,長江中游相當一部分濕地變成人工濕地。
科研人員收集了50年來影響長江中游湖泊濕地氣象水文資料,運用“3S”技術和動力模擬技術,揭示出湖泊濕地演變及濕地植被演替過程;科研人員還對典型旱澇年對洪湖、鄱陽湖、洞庭湖等濕地區產生的影響,及未來50年湖泊濕地區的降水、氣溫變化及趨勢進行了評估。
湖北省濕地研究中心專家稱,長江中游湖泊濕地,既有湖沼演替過程的自然濕地系統,也有人類活動形成的濕地農業系統。此次研究初步理清了氣候變化,對長江中游湖泊濕地的影響及其生態脆弱性表征,確定了導致濕地退化的生態原因,及濕地退化的驅動機制,為長江中游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改善、修復、重建和生態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xiaorui
相關閱讀
成都已建7個湖泊濕地 2020年將建成"環城生態區"
成都市環保局副局長張軍說,今年1-11月,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天,且無嚴重污染天氣;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PM10、PM2.5分別下降了17.6%和10.7%,達標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 【詳細】
長江中游70%濕地消失 專家呼吁建立補償機制
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共同主辦的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近日在重慶市召開。記者獲悉,由于受重開發輕保護的觀念影響,長期對濕地資源的過度利用,該區的濕地面積顯著減少,同時也導致濕地生態環境質量的嚴重退化。【詳細】
長江中游四省會城市聯合推出旅游年卡
19日,武漢、長沙、南昌、合肥4城市旅游部門在武漢聯合推出長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游客憑此卡可全年免費暢游4城市41家風景區。【詳細】
長江中游城市群引領中部就地城鎮化
近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批復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國務院指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