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第八屆花博會在江蘇常州開幕。陜西展團攜五大類百余種花卉綠植參展,并建有1500平方米的室外展園和80平方米名曰“絲路花雨”的室內展廳。據悉,花博會結束后,以漢唐園林建筑為主體的陜西展園將永久留給常州人民。
花博會被譽為中國花卉界的奧林匹克,自1983年起,每4年舉辦一屆。此次花博會首次延長舉辦時間,將歷時一個月,比往屆多20天。
作為西北五省區花卉產業比較發達的省份,陜西參加了歷屆花博會。從第一屆僅有極不起眼的十幾平方米的展位,到現在不僅有精品展位,還有獨具漢唐風韻的展園。陜西花卉產業也越做越大。1983年,陜西花卉種植總面積800畝;2012年種植總面積達到30萬畝,年產值30億元。全省現有花卉市場100多家,鮮花門店2000多家。
在中國,陜西花卉產業起步較早。據史料記載,始于秦朝,興于漢唐。并且由于陜西南北狹長,橫跨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三個氣候帶,因此植被、花卉物種豐富。荷蘭國花郁金香就是19世紀下葉由英國植物學家威爾斯從秦嶺帶至荷蘭的。陜西不僅是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通樞紐,也是除西北五省區其他4省引進南方植物的過渡區。據省花卉協會專職副秘書長張建民介紹,冬季從南方引進西北的植物花卉品種,大多要在陜西馴化半個月至一兩個月,以便適應西北干冷的環境更好地成活。花卉產業還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標志性產業。伴隨著西部經濟的崛起,近年來花卉消費也開始呈現出東花西移。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道路美化等工程用花大量增加。尤為值得欣喜的是,花卉大眾消費正以每年成倍的速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