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開啟“智慧旅游”
旅游能否更“智慧”?“智慧旅游”又能給旅游增加什么內容?作為北京首批22個“智慧旅游”景區試點之一的頤和園,已經實施智能游客統計、四季花訊實時更新、實景導覽等多個項目……
今年“五一”小長假,頤和園共接待了游人32.7萬人次,其中最多的一天4月30日13.8萬人次,但整個園區秩序井然,沒有大規模擁堵,這得益于智能游客統計系統。頤和園管理處影像信息中心常少輝介紹,“游客進入園區后,系統能自動識別并記錄;等游客出園區時,系統也能自動識別,這樣就能實時準確掌握園區內的客流量,隨時根據客流做出引導調整。”
頤和園管理處李昆說,“五一”小長假時,通過系統了解到園區有些景點游客流通速度慢,趕緊多開了幾個檢票口,并在玉瀾堂、文昌閣、蘇州街等處設置單行線,在關鍵地段增派人員疏導。頤和園同時也在微博上播報客流,讓游客知情,選擇錯峰游園。“以前如果園區內哪個景點堵了,都靠工作人員逐級上報,然后再出對策,這個流程走完,可能一個半小時都過去了。有了智能統計系統,配合全園重點地段的實時監控影像,我們就可以隨時處置問題,保證游客能安全舒適游園了。”李昆說。
頤和園的數據庫也“鏈接”上“智慧旅游”,過去單純的內部管理,現在兼顧服務游客。比如數據庫里的植物數據,如花草樹木的位置、面積、花期等,現在都通過微博向游客播報,非常受歡迎。“我負責對外播報四季花訊,但頤和園的花卉太多了,小區域的花卉信息就不容易掌握。”李昆說,現在可以利用數據庫的信息,我們就根據花訊設計賞花線路在網站和微博上公布,每過兩三天就更新一次,具體什么地點有什么花,從公園哪個門進最方便,游客一目了然。
以前景區的名貴古樹、花卉都掛一個“身份簡介”的牌子,牌子不大信息也必然有限。今后景區將給古樹、庭院花卉編制二維碼,游客用手機一掃,古樹叫什么、什么品種,如何養護,以及花期何時、開花的照片等大量信息就能隨時獲得。
實景導覽系統也是頤和園“智慧旅游”的一大特色,可以360度全景展示園區。點開實景導覽系統,整個頤和園呈現在電腦上,密密麻麻的小紅點,是每個景點的標識,引導人深入了解。比如用鼠標點開“十七孔橋”標識,可以看到十七孔橋的圖像,既有文字介紹,也有360度全景展示,伴著悠揚的背景音樂還可以有語音解讀。即使到過頤和園,可未必有如此細膩的觀察,所以游客們對實景導覽興趣盎然。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中國園林發展脈絡與概述
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然的傳統,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詳細】
頤和園:一座以“福壽”名建造的皇家園林
歷史上曾出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