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專家共話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設計師支招楊梅竹斜街改造
楊梅竹斜街作為貫通大柵欄、琉璃廠兩大文保區的連接線,正在將兩條“歲數”加起來超過千年的老街合璧,使其歷史風貌一氣貫通,形成了一條1.5公里長的北京最長步行街。這里曾書局林立,近現代引領國人追求新知的許多書籍誕生于此;諸多文化名流在這兒留下足跡,梁詩正、沈從文、魯迅、郁達夫或寓居街內,或是往來??停焕媳本?ldquo;八大樓”之一的泰豐樓舊址就在這里,舊京四大商場之首的青云閣也坐落在街邊。
復原舊時風貌、修繕名人故居和會館、鋪設老磚瓦步道……在楊梅竹斜街保護修繕過程中,西城區徹底廢除了危改帶開發的拆遷模式,遵循‘真實性保護’原則,將胡同原住民連同建筑一起保留,讓胡同原有的韻味得以傳承下去。
在設計師的創造下,楊梅竹斜街東口附近青云閣的門臉前,將有一塊由碎瓦拼成的步道。步道上,不僅用不同顏色的瓦片拼出了青云閣大樓的外貌,還會拼出遒勁的“青云閣”三個大字,讓游人至此興味盎然。此外,施工方將利用現有的廢磚舊瓦補砌臺階,形成更舒適的踏步平臺,還用它們加砌街道的綠化花池、公共長凳、入戶地燈等,既廢物利用又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
民國時期,這條不足500米的巷子里,云集了世界書局、正中書局、廣益書局、環球書局等眾多當時叱咤風云的出版機構,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13年內,這些書局舊址都將陸續完成修繕,老街也將重現書局林立的特有風貌。
楊梅竹斜街從來就不乏文人墨客的光顧,許多名人的舊居都將在這次修繕中重生。梁詩正故居、酉西會館等都將作為修繕的重點,據了解,施工將在遵循原汁原味保護態度的基礎上,將注重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及歷史故事,探索一種與現有居民生活并存的保護修繕模式。
楊梅竹斜街是西城區最早進行騰退改造的街巷,大柵欄琉璃廠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1700戶居民中有529戶選擇遷出,1171戶“老北京”留下來,占將近7成。對于留下來的原住民,西城區創新性地提出一種合并聚居的辦法——平移試點,也就是把零散留在大雜院中的居民,合并到一處院落居住,富余出的地方,一部分將建設公共設施,包括便民菜站、公廁等,另外20多座院落則引進以文化創意為主的商業,比如設計師的工作室、非遺傳承人工作室,以及“北京人家”。
此外,楊梅竹斜街按照各種不同歷史文化及景觀元素進行排列組合,對立面修繕、路面鋪裝、景觀構筑物、城市小品、景觀燈具、垃圾箱、座椅,植物種植等進行設計改造,結合文化元素的鋪裝方式,通過特殊的設計勾勒出建筑古樸外貌,把歷史記憶編入景觀中,在保持楊梅竹斜街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時植入了新的活力。
據了解,北京市共有國家、市、區三級文保單位1017處,位于西城區的就有181處,包括皇家園林、祭祀場所、王府、衙署、會館、名人故居、革命紀念建筑、傳統民居、老字號商業建筑及宗教建筑(寺廟、宮觀、清真寺、教堂)等。目前,西城區初步確定了以“名城、名人、名業、名景”為核心的“四名”保護理念體系,基本形成了宏觀層面“文道建設”統領、中觀層面“指揮部”協調推進、具體項目“建設主體”實施示范的良好工作態勢,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截至2011年,北京市西城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占全國的38%。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西城區結合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開展廟會活動、祭祀先農文明禮儀展示、端午節系列文化活動等。大柵欄地區還利用北京設計周的機遇,引入海內外前衛設計師,將各種門類的設計創意、活動、展覽、藝術裝置植入到傳統城市肌理中。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