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沙地楊樹速生豐產林自動化滴灌栽培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近日,中國林科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主持完成的“北方沙地楊樹速生豐產林自動化滴灌栽培技術”通過了國家林業局科技司組織的成果鑒定。成果鑒定專家委員會由中國林科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的七位專家組成。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巡視員張志達出席并主持鑒定會。
專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負責人蘭再平研究員的匯報,并考察了北京市大興區林場的試驗示范基地,對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北方沙地楊樹速生豐產林自動化滴灌栽培技術”是一項節水、節肥、節能、高效的楊樹速生豐產林栽培新技術。該技術首次提出了適宜北方沙地培育楊樹速生豐產林的自動化滴灌系統的配置模式,以及適時、適量的精準灌溉和少量多次的精細施肥方法;創制了在滴灌條件下的楊樹扦插造林技術,有效降低了造林成本,顯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長量;制定了“北方沙地楊樹速生豐產林自動化滴灌栽培技術規程”,為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與應用現代化滴灌技術培育楊樹速生豐產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
實驗表明,應用該技術能使我國北方沙地或灘地楊樹人工林的生產力水平比現有水平大幅提高。以北京市大興區林場河流故道沙地上滴灌栽培的107楊速生豐產林為例,采用30厘米長的楊樹1年生插條造林,造林成活率達到了98%,3年生楊樹人工林平均樹高達11.3米,平均胸徑達10.2厘米,其年平均蓄積生長量可以達到45立方米/公頃,而當地采用常規方法栽培的楊樹生長最好的年平均蓄積生長量小于15立方米/公頃。因此,滴灌栽培楊樹人工林的生產力水平為常規栽培的3倍以上。
對培育12年輪伐期楊樹大徑材林的經濟效益分析表明,在不考慮地租的條件下,滴灌栽培的總投資為78419元/公頃,產值為272697元/公頃,利潤為194278元/公頃,當貼現率為8%時,凈現值NPV為52843元/公頃,內部收益率IRR為16.91%,約為常規栽培楊樹收益(IRR=8.78%)的2倍。
此外,應用該技術成果在北方沙地培育楊樹速生豐產林還能夠大幅節約水資源和其他能源,能夠在水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大幅提高楊樹速生豐產林的生產力水平和經營效益。與常規栽培相比,單次灌溉節水84.4%~95.6%,節電73.38%~92.53%;生產1立方米楊木蓄積量節水75.35%,節電60.00%。同時,該技術還能夠大幅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約肥料,避免大量施肥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化肥污染,加速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綠化進程,提高社會和生態效益。
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填補了我國滴灌栽培楊樹速生豐產林的技術空白,達到了國際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在我國北方地區楊樹速生豐產林建設和更新改造中,具有廣闊的推廣和應用前景。專家們希望該成果能盡快實現規模化示范推廣。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國家林業局發文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8號)精神,加快推動林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特制定本方案。【詳細】
毛葉山桐子的栽培管理技術
毛葉山桐子為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山桐子的變種。原產我國,主產華東、華中地區,西北及西南地區也有,北京及以南地區有引種栽培。毛葉山桐子樹姿挺拔,果實艷麗奪目,是優秀的園林綠化樹種,現將介紹其栽培管理技術。【詳細】
湖北省發布46項資源環境重大科技成果
利用樹木生長自然力發電供路燈照明、給路橋加熱融雪化冰【詳細】
陜西榆林“三北”防護林區有楊樹死亡 部分植物老化
1978年啟動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