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軍: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傳統禮俗的保護與傳承(上)
2014-01-17 22:39:00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前言: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傳統禮俗就是這些文化遺產的代表之一。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傳統禮俗曾在維護社會秩序、凝聚民族人心、調節人際關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歷史的變遷、西方文化的滲透,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傳統禮俗遭受了泯滅性的打擊。在現代化、城市化、國際化的進程中,由于保護力度不夠,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造成傳統禮俗的弱化與邊緣化,民族或區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強傳統禮俗的保護和傳承,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一、傳統禮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的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是非物質文化
遺產的內容之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內涵,并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特征。
傳統禮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禮俗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內涵
傳統禮俗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特征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