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大北京”要有整體規劃
自1999年正式提出“大北京”的概念以來,已經10多年過去了。
回顧10多年來的研究,我有兩個方面的深切體會:一方面,關于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的思考與建議,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認識——可以說,已經逐漸從學術共識轉化為社會共識與決策共識;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區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對城鄉空間發展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多年來,在京津冀區域大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最顯著的表現就是,隨著大規模新城建設的甚囂塵上以及房地產的畸形繁榮,特大城市地區出現了人口過分集聚、生態環境壓力加大、住房等生活成本迅速增高、經濟社會問題比較集中,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懷有強烈的“土地財政”動機,即通過招商引資,擴大投資,促進新城新區開發,帶動土地升值,獲取高額土地出讓金,維持城市建設的資本循環;
第二,與空間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規劃“被部門化”。行政部門在制定空間政策、法規和規劃的過程中,過于強調本部門的權力和利益,而弱化相應的責任,甚至偏離國家整體的政策方針和公共利益;
第三,城鄉建設長期存在“重城輕鄉”的思想。為了發展城市而不惜犧牲農村,為了土地開發進行簡單粗暴的征地。在“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鄉村發展形成嚴重的忽視,“三農”問題日益嚴峻;
第四,對城鎮化問題的復雜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長期以來,將復雜的城鄉建設與城鎮化當作簡單的經濟現象或物質建設工作。用一個簡單的目標來概括復雜的城鎮化進程,或聚焦于某個問題,或聚焦于某一方面,復雜問題被簡單化,造成顧此失彼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被動局面。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討論越來越熱烈,范圍也越來越廣,但是如何遵循區域發展的客觀規律,制定相應政策,在頂層設計方面,需要預為思考。建議在下列方面采取相應措施——
第一,充分認識城鎮化的復雜性,采取“復雜問題有限求解”的方法。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化錯綜復雜問題為有限關鍵問題,尋找在相關系統的有限層次中求解的途徑。如果說,在傳統的農業社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五大系統還處在一個相對均衡、穩定的狀態,那么隨著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如今,上述五個系統則已經出現了比重失衡且各自為政的局面,亟須重視系統之間的交叉聯系,建立一種新的平衡狀態;
第二,建立“新型城鄉關系”,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別化的發展策略。對于特大城市地區,促進生產要素的靈活流動和重組,在區域尺度上對特大城市過分集中的功能進行有效疏解,同時提高中小城市和城鎮的人口吸納與服務功能,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分布、有序流動,形成一種城鄉協調的統一體。對于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有序推進農村的城鎮化進程,依據各地各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經濟基礎、文化特色等現實情況,積極進行城鎮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制度創新試點;
第三,加強城鎮化人才培養和智庫建設,提高城鄉規劃的決策水平和技術支持。城鎮化是一項復雜性、專業性、連續性都很強的工作,有關的決策需要在了解歷史和熟悉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前瞻性的思考,各城市有不同的特點與問題,不能照搬別人的成績,照貓畫虎。建議在少數城市工作中試行城市總建筑師、總規劃師、總工程師制度,對城市發展進行整體的研究、決策和管理。
第四,發展人居環境科學,建設美好人居環境。人居環境的核心是人,關系國計民生,人居建設的目的是創造有序空間與宜居環境,滿足人的需求,包括空間需求,人居建設應該成為五大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要積極發展人居環境科學,為解決當前復雜的城鎮化問題,提供發展目標的思想理念、組織研究的工作方法、解決問題的技術工具和戰略措施。
(吳良鏞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開發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