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昉:從綠道到綠色基礎設施
綠色基礎設施核心做法是中心和連接。綠色基礎設施以綠地,尤其是自然性比較強的綠地,建立核心區和緩沖區再綿延到城市里,以綠地為核心,建設城市多核的結構,然后連接,這是綠色基礎設施的基本手法。
現在地沖擊和綠色基礎設施是最火的規劃大事。美國西雅圖的地沖擊和雨洪利用和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最先進的,一般到美國考察,能看到的就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西雅圖是最多的。教授年初想帶著我們到美國專門看看西雅圖,和幾個先進的城市。
這里面解決的就是建設綜合的綠色網絡,促進開放空間的生態系統。我個人理解,全市人活動的空間里面,所有的設施都要生態型,不光是綠色綠地生態型,所有的建筑市政等一系列的空間都要生態化。這里面包括區域地的保護,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和開放空間的可達性,能源生產,水管理,區域交通發展和空間并合。應該倡想綠色基礎設施之后的城市,解決了弱勢群體和有錢族在公共空間綠色基礎設施系統里面無差異化。貧富懸殊之大,公共系統也有貧富懸殊,從蔣介石過來,富人區,窮人區差距很大美國窮富差距也是很大,中國也是這樣的,縮小基礎設施差異是很重要的,用這種方式建立城市基礎空間的貧富差距,讓要飯的和富人享受平等的基礎設施空間。
前年我和楊先生到紐約也看了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美國高線公園怎么把灰色建設變成綠色基礎設施,有的是廢棄的鐵路線穿行在破舊的地方,有的貼在建筑邊上,現在高線建設連接到建設空間里面去了,周圍的房子拉通穿越過去,這樣把劣質灰變成高級的綠色通道,綠色基礎設施。這個案例在業內是很有名的。
在中國人口密集的情況下,生態資源極度缺乏,現在風景資源也是生態資源,是跟石油和礦產一樣重要的自然資源。建立國家公園的資源體系時間已經到了,我們把還沒有考慮到的國家層面的資源趕緊拉動起來,真正的成為人居環境和生態文明落腳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說的綠色基礎設施的理念和出發點。
在廣東綠道規劃實踐、綠道升級及綠色基礎設施實踐探索,將研究視角拓展到把快速發展的城鎮化進程中岌岌可危的生態環境、支離破碎的社會構成和迅速多變的生產方式聯系起來,突破傳統規劃的局限,將自然演進和城市發展整合為一個可持續的自然-人工自然系統。
在新型城鎮化道路中,我們應致力于成為引領綠色基礎設施理念在城鄉實現全覆蓋的實踐者。在關注城市基礎設施轉型提升的基礎上,重新認識其自然資本的功能定位并系統評估其生態服務價值,實現新時期健康的城鎮化發展。
先聊到這兒,以后有機會大家到廣東,咱們接著聊,謝謝大家。
相關鏈接:
本文由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發布,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編輯:jiaol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