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愚公"被指破壞生態 危路不修誰該負責
廣西柳州一群七旬退休老人因兩座山頭之間無路連通、山頂沒有活動平臺,自發背石上山修路,被網友成為“現代愚公”。相關部門認為其行為不合規定,并已經叫停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流傳至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日益繁榮發展,國道、省道已貫通大江南北,區縣、鎮鄉甚至村社也基本上實現了柏油或水泥馬路的全覆蓋。在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重視之時,旅游景點、人文景區等生態文明如火如荼發展的區域,卻頻頻出現游客被困、墜崖事故等令人觸目驚心的安全隱患。
景區隱患凸顯,然而有關部門卻未及時發現、主動解決。于是出現了諸如廣西柳州這一群七旬“愚公”自發義務修建便民山道、栽花種樹的事件。在游客和市民看來,這是便民利民的義舉,不僅讓景區道路變得美麗暢通,更是消除了景區山道安全隱患,保護了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可是相關部門卻認為其行為不合規定,并且叫停修路。如此便民“愚公”被指破壞生態環境,危路不修誰該負責?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獨立篇章系統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建設生態文明,完全符合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眾的長遠根本利益。國家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的可行規劃和實施,同時也需要民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好心修路的七旬“愚公”被指“破壞生態”,著實應當令我們反思。有關部門叫停民眾義務修路,實則為政策執行力的缺失及“生搬硬套”。如果能夠及時了解民意,發現問題,并能鼓勵和號召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愚公”們定會按照有關部門要求配合做好修路工作,真正實現民眾擁護國家政策、積極投身社會建設的良好局面。
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三個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只有真心服務群眾,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的偉大實踐作為工作的動力源泉,才能夠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有關部門應當以“愚公”事件為突破口,在工作中靈活應變,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讓“愚公”不再尷尬,讓政府公信力越樹越高。
編輯:wsy
相關閱讀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根據這一精神,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時一定要堅持可持續【詳細】
珍稀物種逐漸回歸北京
近期,北京發現了一株命名為“北京無喙蘭”的蘭花新品種。這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北京命名的蘭科植物。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近年曾發現多個首次出現在北京的物種,如扇羽陰地蕨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