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居住區低成本景觀初探
5.植物設計
植物是景觀元素中最有生命力的,隨時間的變化呈現不同的自然之美。植物是豐富空間變化、創造自然環境的重要景觀元素。低成本的景觀設計需充分利用植物無可比擬的成長性和豐富性的優勢,進行合理的植物設計。
5.1大樹移植
居住區移植大樹,景觀效果明顯,一直為開發商和設計師所熱衷的。大樹不但成本高,養護費用高,更重要是對大樹原周邊環境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胸徑25cm左右的落葉喬木苗木價格動輒就上萬,且全冠移植,成活率偏低。而且大型樹木在一兩年成活并無法保證以后成活,對后期養護要求很高。因此低成本景觀設計建議落葉喬木胸徑不大于15cm,常綠喬木高度不高于3.5米,只在重要景觀空間點綴較大規格樹木。普通喬木控制在胸徑7-10cm,同時注意速生樹和慢生樹的搭配。
5.2鄉土樹種
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管理粗放的樹種,對于邊緣樹種、新培育品種要謹慎選擇,要了解這些樹木的適應性和苗源情況。選擇苗木品種,應到項目所在地進行現場調查,對生長良好的樹木進行記錄,不可單純依靠苗木習性進行苗木選擇。
5.3植物配置
植物遵循疏密有致的配置原則,整體布局有主次之分,重點區域合理選擇骨架樹種界定、豐富空間。同時預留合理的植物生長空間,減少苗木成本同時,使整體植物配置更加自然、生態。反對為片面強調植物景觀效果的立竿見影,進行“堆砌式”的苗木種植,喬木、灌木、地被、修剪綠籬進行層層疊加,短期景觀形式美滿足了,可后期養護成本高,且這種形式是非常不科學的。大樹下種植過多的灌木,會影響大樹營養的吸收。大樹下鋪設鋸木屑等作為表層覆土,能明顯地減緩水分蒸發,達到節水省工的效果。
北方有著特殊的植被特征,特有的季節之美??桃庖缶幼^冬天滿眼綠色,增加常綠喬木種植是不科學的,一增加成本,二缺乏自身地域特色。居住區落葉喬木常綠喬木比例一般為3:1較為合理。
在北方居住區,尤其需注意大面積草坪、一年生草花的使用。大面積草坪鋪設綜合單價約25元/平米,而一個普通花灌木的價格在25-50元/株。但草坪后期養護成本高、養護措施要求嚴格。建議在重點地段布置草坪,反對大面積的草坪或過于零亂小塊草坪的設計,需鋪設草坪的地段可考慮用白三葉或麥冬草代替,降低管理成本。
6.照明設計和給排水設計
居住區照明應該以庭院燈和草坪燈功能照明為主,滿足基本的夜間照明。盡量減少諸如射燈、照樹燈、地燈等景觀性照明。燈具選擇節能燈或安裝太陽能燈。
居住區水景、植物澆水要充分利用中水或者雨水收集等方式,一次性投入較大,但后期管理費用會大大降低。
結語
景觀設計是為人服務,設計要面對大眾,“為人民服務”。大眾尤其是兒童對自然的認知很大程度來自身邊的居住空間,居住區景觀在自然和文化的保護以及生態、環保、植物的具體設計及實施對大眾有很大的教育和啟蒙教育。設計師有責任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可持續的生活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手段,除了創造可使用的公共空間等物質形態外,更多是通過設計作品傳達一種理念,一種對自然、對人性的認識給大眾,有著改造大眾價值觀念的責任和作用。
居住區景觀是為人類提供一個放松、休閑、自然的生活環境,低成本景觀設計要求處理好“實用、經濟、美觀”的關系,尊重場地、尊重自然,降低經濟成本,減少對自然和文化的破壞。
文化學者余秋雨說:“讓我們非常安靜地走在祖國美好的土地上,而不要走在叫賣聲一聲高過一聲的市場里”,也許是對低成本景觀最好的詩意詮釋。
參考文獻
[1]徐晞,劉濱誼.關于中美兩國之低成本景觀規劃設計的比較[J].景觀設計,2008(27):06-11.
[2]張錕.限額景觀設計[J].城市建筑,2007(5):23-25.
[3]顧群業,王拓.對設計”以人為本”和”綠色設計”兩個觀點的反思[J].設計藝術,2008(08).
[4]仇保興.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在全國節約型園林綠化現場會上的講話[R],2006.
編輯:guansha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