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BIM技術和設計院的未來
2014-05-06 09:21:39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重慶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文學:急迫。“急”是行業未雨綢繆的需求,“迫”是積極推進需求。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舉辦的這種研修班,抓住了關鍵的人,做準了關鍵的事,把握了關鍵的時間,對行業來說,做了一件大好事。這種研修班內容系統豐富,師資具有權威性,針對實際應用問題講解交流收效顯著,將對推動BIM起到積極的作用。談到從行業的角度對BIM的實施展望,應該用兩個字來描述:急迫。BIM是信息模型在建筑行業的具體應用,是創建并利用數字化模型對建設項目進行設計、建造和運營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和優化的過程、方法和技術。它是行業集成創新的具體體現,是行業企業結構調整、升級換代的技術支撐,是市場競爭的要求。“急”是行業未雨綢繆的需求,“迫”是積極推進需求。目前在推廣方面的困難主要是:“認識”。如果認識不到BIM未來的重要性,推廣是有困難的。這個認識包括政府、業主和企業等方方面面。應用BIM的困難,只要努力,各方協同,都是可以解決的。
美國HOK公司副總裁buildingSMART執行總監LeeMiller: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國外有很多人都參與了BIM的使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利用這個工具。大部分還需要和其他公司的協作,包括HOK或SOM等一些大公司。BIM應用在最早的設計階段就開始介入。在施工或建造過程中,大家都是看模型來說話,只有在最開始的項目立項的過程中,才會利用一些二維的圖紙,或者二維的文本的信息來做交流。現在大家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既要不斷地建模,又要出一些圖紙。所以我想象的BIM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盡量有比較少的二維的圖紙,要有更多動態的、與制造商的交流。
在美國,所有政府的項目都被要求必須使用BIM。但是美國BIM技術應用主要還是以市場導向為主,一些大的公司聯合起來,共同探討如何推進BIM的應用,如何更有效增加附加值。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這樣的機構來全力推動這個事情。
在先進的BIM平臺上,會有很多具體的信息,包括門窗、五金等產品。目前,國外設計公司也做了許多構件,現在許多家具供應商自己也做一些模型提供給設計方。相信未來肯定是有這樣一個平臺,給大家提供這種交互的可能性。從建筑本身來考慮,70%的建筑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在醫療領域,必須要先了解醫療器械的一些參數、屬性,然后才能進行相應的設計。未來應該是所有的信息都在云端存儲,用戶不用關心應該用哪種軟件來讀取這些信息,而是有一個中央的云數據庫,大家從各自客戶端直接獲得這些信息。關于它的標準,使用者完全不需要知道這些東西,這是服務器的提供商要去解決的東西。比如傳了一個圖像,不用考慮它叫什么,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照片。所以使用者和上傳者都是在無障礙地交流。但是當前還是有很多困難,主要是因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標準。因此,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北京鴻業同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軍:國產軟件自身要成長起來,做強做大。
目前,國內外BIM應用確實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設計方面,我們和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實際是兩個標準的差異造成的結果。第二,我們軟件起步比較晚,這個需要累積的過程。我們現在處于引進、學習過程中,與國際接軌肯定會對國產軟件有一定沖擊。雖然國外比我們領先,但我們需要的是符合國情的東西。BIM是一個信息化軟件,以信息管理為核心。以后重點在非幾何信息,而不是幾何信息。非幾何信息本土化的需求就多了。這是我們的強項,只要有數據,就可以生成模型。我覺得數據的發掘很重要,這是一個方向。現在國產軟件主要傾向于應用,國外軟件有做應用的,也有做平臺的。把一個平臺運作成功,讓大家認可使用,這個難度相當大。國產軟件自身要成長起來,做強做大。
推動BIM領導層的決心很重要,如果領導不重視BIM,就很難有發展。作為行業協會組織來推動BIM,組織培訓交流,這對行業未來有深刻影響。協會對BIM的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些年協會對國產軟件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希望今后在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這方面加以引導。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