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地下空間利用規劃公布
日前,南京市規劃局對《南京南站地區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規劃》公示,征詢公眾意見。按照規劃,南京南站地區北至繞城公路,西至機場高速,南至秦淮新河,東至雙龍大道,總面積6平方公里。
“南京南站地區地下可開發的空間達到近300萬平方米。”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策劃與城市設計第二設計室副主任熊文陶介紹,南京南站前的中軸線將是該地區最主要的地下空間區域,一直延伸到濱河路,長約1公里。地下最少有三層空間,其中地下一層全部為商業配套,地下二層靠近宏運大道一側為商業配套區,靠近南站南廣場一側的為停車空間;地下三層主要是停車空間。另外,1號線、3號線地鐵站點都在地下,設有1號線南京南站站點,3號線設置南京南站站、宏運大道站。
據悉,南京南站前的中軸線地上部分將做景觀綠化,布置一些小品,打造成南站中央軸線公園。熊文陶介紹,在設計上,中軸線地下空間具有采光效果,一些區域設置采光帶,可以讓日光透進地下。此外,還會設計四個下沉廣場,可以從地面直接下到地下。同時,對于周邊的待開發地塊,在規劃時將會考慮預留通道,能夠讓商業辦公樓的地下相互可以連通,形成一體化的地下空間。
此外,記者了解到,在中軸線與宏運大道交匯處,規劃將建設350米的塔樓,成為南京南站地區的第一高樓。而沿著中軸線,將布置一些高層,高度均在100-140米左右。在交通上,宏運大道將進行快速化改造,下建600-700米長的下穿隧道,開車人可從雙龍大道經地下隧道直接到達機場高速。同時,在下穿隧道下方還將建設90米長的人行通道,與宏運大道垂直,以后市民可以從宏運大道南側板塊直接通過地下通道到達中軸線地下部分。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西安給出這樣的方案
在全市范圍內,力爭用3年時間,充分發掘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緩解停車難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境,初步形成平戰結合、相互連接的城市地下空間體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