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全文)
第十六章加快新型城市建設步伐
順應綠色發展、傳承文化、彰顯特色的城市建設新要求,推進綠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和形象,不斷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促進綠色城市建設
以創建國家級、省級森林城市和園林城市為抓手,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資源,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快綠色城市建設。創建循環型生產方式,實現廢物交換利用、土地集約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嚴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發展,淘汰落后產能。實施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二期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建立完善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技術標準體系,擴大強制執行范圍,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完善回收網絡體系。加快重點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推進中水回用設施建設。倡導綠色出行,加快淘汰黃標車,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加強河湖水環境治理保護,依托自然山體、湖泊水系、交通干線、綠化走廊等建設生態廊道。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節水產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過度包裝,推進政府綠色采購,逐步提高節能節水產品和再生利用產品比重,倡導綠色消費模式。推進污染企業治理和環保搬遷,支持資源枯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第二節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統籌城市發展的智力、信息和物質資源,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推進“數字江西”、“智慧江西”、“無線城市”和“光網城市”等重大工程建設,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傳輸網絡。建設光纖寬帶網絡,推進寬帶信息網“最后一公里”和寬帶互聯網建設,加快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數字化整體轉換和雙向改造,加強移動互聯網無線接入建設,提高WIFI覆蓋率。統一建設全省電子政務數據中心,打造全省電子政務共享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及服務系統。推動智能水利、智能交通、綠色農業、環境保護、生態旅游、智慧醫療、公共安全等領域實施物聯網,促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利用,推廣智慧化信息應用和新型信息服務,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重要通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完善通信信息網絡定級、測評、安全防護等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措施,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節重視人文城市建設
以培育具有時代特征、江西特色的人文精神為核心,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為基礎,大力弘揚以井岡山精神、八一精神、蘇區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培育發展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綠色文化,充分挖掘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色文化,傳承客家文化、廬陵文化、臨川文化、豫章文化等地域文化,激發陶瓷文化、儺文化、書院文化、戲劇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力,加快人文城市建設,彰顯城市獨特的文化個性和文化魅力。注重舊城改造中歷史文化遺跡和傳統風貌等的保護及周邊環境治理,促進功能提升與文化保護相結合,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發展,保存城市文化記憶。注重新城新區建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促進與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協調。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設施建設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充分發揮南昌、贛州、景德鎮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傳承和建設城市主題文化上的示范帶頭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鼓勵城市文化多樣化發展,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形成多元開放的現代城市文化。
第十七章增強城市承載能力
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擴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增強對人口集聚和服務提升的支撐能力。
第一節加強城市公共交通互聯互通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城市機動化出行系統,重點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積極發展以快速公共汽車為主的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統,科學有序推進以南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優化公共交通站點和線路設置,加快形成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網絡,實現公共交通互聯互通,提高覆蓋率、準點率和運行速度。到2020年,南昌、九江、贛州市實現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市區人口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達到20輛以上,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以上;其他設區市實現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市區人口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達到15輛以上,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0%以上;穩步提高縣城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實現城區公交點對點快速通達、城區連接轄區中心城鎮1小時通達。強化交通綜合管理,有效調控、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交通需求。加快調度中心、停靠站、換乘樞紐、充電站、加氣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和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完善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車輛運營調度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和應急處置系統,推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統的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
第二節推動市政公用設施共建共享
科學規劃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統籌電力、通訊、給排水、燃氣等地下管網建設,建立并共享地下管網信息平臺,推廣城市綜合管廊試點,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應實行城市地下管道綜合管廊模式。建設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務和市政公用設施網絡體系。優化社區生活設施布局,健全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網絡,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價菜店、農貿市場、家庭服務中心等在內的便捷生活服務圈。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合理布局建設商貿流通設施、公益性菜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打通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加強城鎮水源地保護、備用水源和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確保城鎮供水安全。加強防洪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提高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建設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智能配電網絡體系,加快推進城市清潔能源供應設施建設,完善燃氣輸配、儲備和供應保障系統。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無害化處置。合理布局建設城市停車場和立體車庫,新建大中型商業設施要配建貨物裝卸作業區和停車場,新建辦公區和住宅小區要配建地下停車場。完善城市道路和橋梁布局,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