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能“格式化”
目前,上海列為法定保護空間保護建筑和保護街區空間比例還不高。初步調查顯示,外環內認定的風貌街區等歷史空間占比大約7%,內環內大約20%,可以利用的歷史文化空間還很大
昨天,上海2040戰略專題系統研討會第9場“上海城市文化與風貌塑造”在上海城規館舉行。與會專家圍繞“上海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特質、城市魅力和建設重點”、“城市文化如何與經濟發展,社會生活和城市空間緊密結合”、“如何塑造與上海自然和都市相融合的特色風貌和空間場所”等主題各抒己見。
保護建筑和街區比例還不高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儉指出,包括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市,都有吸引人的歷史文化空間。對上海來說,歷史文化空間是吸引國內外精英人才的魅力所在,也是城市創新的基石。上海要打造全球城市,歷史文化空間是非常重要的支撐資源,歷史城區不僅能吸引國際旅游,也能培養更多的文化創意產業。但目前,上海列為法定保護空間保護建筑和保護街區空間比例還不高。初步調查顯示,外環內認定的風貌街區等歷史空間占比大約7%,內環內大約20%,所以可以利用的歷史文化空間還很大。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系教授盧永毅指出,尋找和利用上海歷史文化空間,可以從最常見的居住建筑和日常生活空間著手,石庫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石庫門這一過去最常見的上海民居,如今成為新的旅游景點,吸引國內外大量游客。石庫門除了本身具有城市特征外,還透露出生存策略和空間智慧,它是連接鄉村和都市的居住方式,又夾雜著精明而有效的商業活動,形成一種社會網絡,塑造了富于活力和具備包容性的街區生活。其實,在世界范圍內,很少有城市像上海這樣具備大量的住宅類型,包括石庫門、花園式住宅、公寓建筑、花園里弄、新式里弄等。這些居住建筑作為歷史遺產,不僅在建設形態上值得現在的人們思考,而且從設計理念上也值得未來的規劃參考。
要把未來發展和人文對接起來
自由攝影師席聞雷從2007年起,一直在記錄上海城市的變化,他現場分享了很多照片,包括德安里、太安里等已被拆除或者正在拆除的舊城區。他覺得,這些舊城區雖然因為建筑結構和人口密度,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但從記錄城市的角度來看,拆除并非唯一的解決方式,“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臺電腦,更新或升級它最簡單的辦法是將它全部格式化;可是,格式化的結果就將電腦里原來有價值的內容也全部清除干凈了。”所以,上海城市的發展不能“格式化”,而是要把未來發展與保留人文痕跡對接起來。
同濟大學建筑與規劃建設學院教授劉濱誼也贊成保留城市的人文痕跡以及創造有價值的城市風貌空間。他認為,城市形象、城市人文和城市自然綜合在一起,構成了城市文化。從上海的城市文化延續看,主要面臨地方性消失和人文地方性消失兩個問題。上海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但要回答“上海最引以為傲的是什么”,卻很難直接回答,因為城市快速發展的背后,是自身特色文化的缺失。人文地方性的消失也與城市發展進程有關。以前有里弄空間交流,可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所以,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要有氣魄和遠見,能夠留住歷史也創造文化,包括像很多歷史城市那樣,300年前栽下的樹,300年后依舊為城市遮陽庇蔭。更重要的是,這些城市人文和城市自然特色的留存和建設,不僅要在郊區,同樣要在中心城區有所體現。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天津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有新規
從(天津)市保護風貌建筑辦公室獲悉,我市日前出臺《歷史風貌建筑保護財政補助項目管理辦法》(簡稱《辦法》),以財政補助形式激勵社會資金注入歷史風貌建筑保護領域。【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