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園博園進入密集施工期 明年初全園景觀初現
平土地、堆假山、栽花草、蓋展館……這個十一黃金周,上百名建設者仍堅守在武漢園博園工地上。
記者走進工地了解到,園博園各項工程都已進入密集施工期,明年初就能看到全園景觀的大體樣貌。
據悉,武漢園博園選址位于漢口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核心區域內,總規劃面積213.77公頃,計劃于明年9月開放。
四大主體建筑進入施工高峰期
昨天陽光明媚,記者來到園博園北區建設工地,作為入口景點之一的杉杉濕地,已種上了綠油油的景觀稻田,周圍杉樹搖曳、小溪潺潺,仿佛一幅唯美的山水田園畫。
目前,園博園四大主體建筑工程均已進入施工高峰期,長江文明館已拔地而起,開始鋼構施工;國際園林藝術中心正進行地上部分施工;西部服務區結構已封頂;漢口小鎮也正進行樁基施工。
據介紹,長江文明館和國際園林藝術中心分別展示經典園林藝術、長江流域文明成就、武漢三鎮特色園林藝術及大武漢現代城市文化等;東部服務區重現清末民初漢口城的特色建筑藝術,西部服務區以湖北民居為建筑特色,并延伸至張公堤城市公園。
負責國際園林藝術中心的“工長”韓翔宇是一名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小伙子。為了趕工期,他曾澆筑混凝土,48個小時不休不眠。“最大的難點是工期太短,而武漢的雨季很長,五月到八月經常下雨,常常不能開工。為了趕工期,我們每天最少工作12個小時,周末也沒有休息過。”韓翔宇說,為了能如期完成工程,再苦再累都值得。
主會場垃圾場上堆出生態荊山
作為本屆園博會主會場的金口垃圾填埋場,已于今年7月完成了生態修復處理的基礎工程建設,正式啟動生態修復處理。本月將完成堆山處理,開始荊山景區植綠造景工作,屆時這里將成為湖北特色植物的秀場,形成百花迎春、百果映秋的風景。
據了解,此次園博園垃圾處理采取好氧修復和封場治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生態利用。例如,垃圾產生的沼氣經過提純處理后可直接進入景觀火炬進行焚燒。而垃圾處理完成之后,將建設荊山景區,屆時山體將包括5座人工山峰,布置有茶園、花坡等景觀區域,周圍環繞各類樹林、鮮花、草地以及別致的山間小道。
楚水景區位于三環線南側,通過引入金銀湖水進入園區,構建靈動“楚水”。建成后,北部“荊山”與南部“楚水”將形成山水雙軸。同時,南北兩片區將由兩座綠色“生態織補橋”連接起來。
國內82個城市將陸續進場建園
園博園內有大量展園,分為國內展園、湖北園、國際園、企業園、大學生園、大師園和創意園,園外還將設8個社區展園,世界各派園林一覽無余。
據市園博會籌備工作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園包括“荊楚漢韻園”及省內16個地市州的參展園。國際園將展現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城市)的園林。除此,美國、法國、德國等國4位風景園林大師作品也將“入駐”大師園,市民不出門便可賞遍天下園林。
據介紹,國內展園目前已確定的城市展園數量為82個,銀川、沈陽等城市已入場啟動第一批城市展園建設。園區內有很多特色城市展園,例如滁州園以《醉翁亭記》故事景觀作為主環線,醉翁亭及《醉翁亭記》文化墻為重心;天津園圍繞著天津的海河水景展開,主景觀漣漪墻采用圓形pvc管進行設計,上面設計“沽水流霞—天津園”的字樣,夜晚為發光字體,整個景墻倒映在水池中,形成展園的亮點;銀川園取名攬月園,景觀結構為一軸三帶,三個景觀分區,將分別為游客呈現銀川塞北江南的新顏,清波蕩漾的回鄉美景以及妙筆丹青般的水韻特色;沈陽園展現沈陽悠久的歷史文化,以經典建筑(沈陽大政殿剪紙)、乾隆御筆的經典雕塑、經典詩詞盛京賦為景觀線,體現沈陽的“唯一性”。
園區將作為城市公園永久保留
園博會全稱為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是我國園林花卉界最高層次的盛會,也是我國園林綠化系統和花卉盆景賞石行業的一次花壇盛會。園博會創辦于1997年,每兩年一屆,展期通常為6個月,在此期間,有數百萬的游人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來到園博會所在地,它將有力地刺激城市商貿、旅游服務和環境景觀的發展,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據了解,園博會結束后,武漢園博園內的優秀展園和特色展園將作為城市公園永久保留。主體建筑將變身城市婚禮中心、室內主題樂園等,繼續發揮惠民功用。
本屆園博會創造性提出社區展園的概念,倡導“貼近市民,服務周邊”。其中生活片展區就是以周邊8個社區為單位的社區組團,分別形成的特色主題園區,輻射周邊近三十萬居民。
武漢市園林局負責人介紹說,武漢園博園建于城市居民區中心,周邊居民70%屬于工薪階層,通過生態重建、改造建設,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園林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舉辦園博會,一方面區域改造能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面建造起來的公園綠地,也能有效的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宜居環境,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工程。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成功的景觀設計輕松拯救空間顏值
近年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要求在不斷的提升,對于自然的向往也越來越強烈。【詳細】
綠色基礎設施和景觀設計的關系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專家推薦綠色基礎設施作為各種因氣候變化、農業改革、城市交通等引發的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歐盟提出希望改善歐洲自然環境,德國風景園林師協會也宣布,將“綠色基礎設施”作為未來景觀設計的主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