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規院副院長李迅(下):談“地段精神”
保存傳統,留住文脈
回顧我們的祖先,還是十分尊重歷史傳統的。我們有很多傳統的歷史村落,名鎮古村。周莊、平遙、烏鎮等,都被老祖宗完整的保護下來。美麗鄉村——浙江安吉縣,更是保留了很多地域歷史文化。還有安徽的西遞、宏村,古村落里有一條自然的排水系統,上游洗菜淘米,中游洗炊具、衣服,下游污水排放。一條溪流并沒有先進的污水分離設施,也沒有改變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僅僅利用原始簡單的排水系統,自然的保留了古村落的風貌和文化。中小城市的規劃,大理和廣西陽朔這兩個地方很值得推薦和學習。很多外國人都在那里落腳、常住,說明確實有值得留戀的地方,能讓他們看到中國傳統的魅力。
現在美國有一種生態學理念,采用一種低影響開發模式LID技術。如今很多馬路都是硬質地面,雨水通過地面滲透到下水管,再到河道,但很容易引發河水倒灌。而美國的這種理念,是指減少人工的硬質地面,保留原始的土壤,讓土壤發揮自身對水的一種自需的滲透力。我們現在提倡的是,徑流系數越小越好,排到管道里的水越少越好。因此,應該多采用下凹式的原始土地、草地或是換用滲透磚,讓水自然滲透儲存。
環保人士曾說,我們不吃五百公里以上的食物。這句話也警醒我們多搞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在屋頂上種菜以自給自足。就如江蘇泰昌,現代田園城市體現處了城鄉結合,萬畝良田、魚塘還有種植的萬畝花卉苗木,在這片區域內,既回歸了原始,又體現了低碳綠色、能源節約。
CHLA:我們生活在北京,這個城市在近些年提出了許多規劃理念,如社區化、功能區劃分、整合等等。而我們看到作為政治文化中心定位的北京,現在卻是高樓林立,老百姓每天的生活遇到了許多的不方便,請問您是怎樣看待現階段這種情況?在舊城區改造中,北京有怎樣的一些計劃?
李院長:北京現在的發展,皇家的歷史文化還是保留比較好的,但胡同文化丟掉了不少。從城市規劃者的角度來看,保留城市的記憶,即是要保護好城市的肌理,特別是老城區的肌理和符號。這里的肌理符號不只是指老北京的地名,是這個城市的地域脈絡,就如街道。像現在前門大街正在改造,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京街道改造案例。為了城市的發展,老城區改造是必然的,但沒必要破壞它的原始線性,這樣我們才能按照老路尋找歷史的記憶,不至于在新街景中找不到歸屬感而迷失方向。
北京的城市改造是一個永恒的過程。我們的規劃工作,要從整體的建設方向上轉變觀念,不再停留于過去的10年或是20年內的大拆大建。現在我們所要做的是外科手術式的微創改善,以確保留住更多的機理和歷史記憶。
在改造中,一些舊的設施需要整改,而這里的整改盡量是改變內部的功能性,外圍的形式能保留的還是要保留下來。可以做一些精細的樣板工程,窗戶、外立面、色彩等更加精細的去處理,配合當地的原始文化。在這方面,南鑼鼓巷就是精細改造范例。當然,不止是街道胡同,建國以后建造的人民大會堂、自然博物館、建設部大樓等,都很具有保留價值,翻新的過程中,要注意色彩和原來的建筑墻體進行協調,不要丟失原始風貌。城市的文化需要這樣的傳承,也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
“地文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有機體,一種要求外物不斷附著的生命力。它有魂,有靈,能言。”韓國著名的建筑師承孝相在《地文》一書中這樣寫道。飛快前行中,我們在不斷建造的同時,地域的歷史文脈漸漸褪色。城市,不再是記憶中的家園,而變得冰冷陌生。喚醒我們的,是藏在心底對根的眷戀,回歸原始,承襲地脈,讓城市融入大地山水,讓人們在兒時的記憶里,尋得到鄉愁……
相關鏈接: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