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魂瓶見證了中國園林的開端(圖)
今天的青瓷魂瓶,是純藝術品,它另一個名字是“塑罐”,即在罐口上增加了雕塑的構件(如圖)。在三國、西晉短短幾十年間,魂瓶被視為死者靈魂寄托之所,廣泛用于高等級墓葬中。吊詭的是,一進入東晉,它便消失無蹤了。
之所以說魂瓶是純藝術品,是因為它不會用于六朝人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某位王公貴胄去世,工匠們就要為他燒造魂瓶。它并不等同于今天的骨灰盒,幾乎只是與喪葬儀式有關的“禮器”。土葬的風俗下,遺體安息于棺槨中,而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魂瓶里會裝什么與墓主人相關的遺物。
在六朝博物館三樓,集中展示了四件青瓷魂瓶。它們大小約為50厘米高,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方的器型為典型的“罐”,罐口上沿是一座雕塑:幾層高的樓閣,還會有花草、樹木,人物行走其間,點綴有飛鳥、家豚……整個畫面既非敘事也非寫實,似乎是將六朝貴族生活中的多個元素融合在一起。整個畫面充滿神秘、魔幻的色彩。
南京博物院著名考古專家羅宗真教授在《探索歷史的真相:江蘇地區考古、歷史研究文集》中指出,根據現有的考古發掘,魂瓶只出現于東吳、西晉的墓葬中,而且只發現于長江中下游的江浙與江西邊緣地區。羅宗真認為,這個時期正是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階段。而湖南省文史館館員陳書良教授在著作中認為,“漢末—三國—西晉”的六朝早期,正是中國私家園林大規模開建的成型時期。
所謂“園林”,就是中國古代的統治階層,不滿足于游獵等傳統娛樂項目,在強大的政治、經濟實力支持下,把山水美景“克隆”進自家的宅院里。六朝時,首屈一指的“土豪”石崇,在洛陽北郊修建了金谷園,以富貴典雅著稱于世;稍晚些,“書圣”王羲之在紹興的園林“蘭亭”與友人聚會,大家在聚會上創作的詩被編成《蘭亭集》,王羲之又為詩集寫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今天成為熱門旅游景點的江南園林,都可以溯源至六朝時期,而魂瓶上的樓閣與自然景觀雕塑,正是六朝時園林的模樣。園林的誕生與發展,見證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轉型期:六朝時,一方面在放任之下,貴族官僚士大夫私自占地,另一方面朝廷也不斷給他們賜予土地,土地私有制全面擴大。同時,在園林出現后不久,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開始登上文學藝術舞臺,為中國人的基因注入無法磨滅的“山水情節”。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放慢腳步細品蘇州園林意境
早知蘇州園林聞名遐邇,一直未親身體驗其中的樂趣。時值2018年歲末冬至,京城一片蕭瑟,我來到江南,走進一處神往已久的別樣世界。【詳細】
建筑師童明:江南園林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
《東南園墅》是我國第一代建筑學家童寯橫跨50年時間完成的一部英文著作。1983年,他在臨終之際,在病榻上親手校訂完稿。【詳細】
令人驚嘆的大自然奇特景觀
大自然用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無時不刻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慢慢地走進大自然,試著去感受它的魔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