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小鎮俏江南
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鎮位于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長三角城市“1小時交通圈”內,與南通市隔江相望,是沿江經濟帶最具潛力的核心區域之一,也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之一。
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樂余鎮搶抓機遇,順勢而上,隨著張家港臨江綠色產業園建設項目的全面推進,形成了“臨江臨港、高速高鐵、縱橫并進”的區位新優勢,構建了“四區一軸一帶”的發展格局,在機械裝備制造、冶金化工、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生產、新材料產業等方面形成了區域比較優勢。截至2013年底,共有企業1400家,其中工業企業1102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13家,超億元的村13個。
今天,當你走近樂余鎮,具有江南特色和異國情調的民居和大廈就會首先帶給你強烈的視覺沖擊。寬闊的道路、遍野的鮮花、縱橫的河道、豐收的田野都會令你有置身大城市的幻覺,處處是一派繁榮和諧的新農村美好畫卷。
樂余鎮擁有最具江南特色的建筑群當屬歷經80余年的民國商貿街,長約300米,寬3米。1933年由當地富紳張漸花了數10萬擔糧食的代價,用2年多時間建成。雖歷經80余年滄桑,卻依舊風韻猶存。由于年代久遠,房屋損壞嚴重。為了更好地保護老街,發揮老街的商業作用和文化魅力,從2012年開始,樂余鎮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分兩年時間,對其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樂余老街改造全長260米,采用傳統的磚木結構,對老街兩側房屋進行整體落架式改造,按照民國風格修舊如舊。同時,對店招、相關管線、夜景燈光等進行整體設計,打造獨具風情的特色商業街區。如今漫步樂余老街,原本人流紊亂、廣告林立、積水遍地、電線縱橫的街景已經隱去蹤影,取而代之的仿古招牌遍布其中,白墻黑瓦民國風格一覽無遺,綠葉花香點綴其間。民國老街煥發出新的生機,集商業、餐飲、休閑、旅游和民俗文化展示于一體,老街內還開辦了酒坊、醋坊、醬油坊、染布坊、篾匠店、鐵匠店、釘秤店、豆腐鋪、彈棉鋪、風箏鋪、裁縫鋪、鑲牙鋪等,令走進老街的每一個人都能領略到民國時期的商業風貌,油然而生一種懷舊的情愫。
作為具有近百年歷史的江南名鎮,樂余社會事業及文化建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進。截至2013年底,有學校6所,教師總數510人,在校學生7092人;有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2家。投入400萬元新建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的崇實初中行政樓,100%吸納新市民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繼續保持同城教育優勢。社區教育中心培訓班注冊總人數達260人,開設烹飪、編織、十字繡、健身舞、釣魚、門球、乒乓球、風箏、舞龍、養殖、廣場舞等25個學習共同體。
該鎮實施富民工程,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515元,比上年增15.8%;該鎮創建了5個蘇州市級以上生態村。該鎮投入15400萬元新建了寬30米、長3.1公里的五棵松道路工程;投入4000萬元實施樂興路、樂紅路以及兆豐育才路街景改造工程,對樂余老街進行整體翻新;投入350萬元完成13棟老住宅小區改造修復,有效提升了城鎮形象。全年疏浚鎮村河道38條,拆壩建橋30座,河道水質有效改善。新增各類林地綠地580畝,建成市級以上綠化示范村莊4個;投入1551萬元建設扶海村美麗村莊示范點,完成1個三星級、1個二星級、1個一星級村莊整治;投入250萬元在北區建造垃圾中轉站,改造公廁6座。
改革開放以來,樂余鎮先后獲得全國先進文化鎮、國家衛生鎮、教育現代化鄉鎮和新型示范小城鎮等多項榮譽稱號,可謂名不虛傳。樂余鎮還是著名的風箏之鄉、汽車之鄉、文化之鄉、體育之鄉、花木之鄉,這一切大大提升了樂余鎮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影響力。
樂余鎮的發展成就為農村鄉鎮向城鎮化邁進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例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歷史征程中,人們已經看到,一座充滿人文魅力、洋溢著時代氣息的新型集鎮正在長江之濱強力崛起。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深圳華美綠:暨陽湖·湖濱國際綠化景觀工程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暨陽湖·湖濱國際項目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匯集了獨棟別墅、聯排別墅、疊加別墅、小高層、高層公寓等多種建筑形態,構建高尚人士聚居大格局,演繹無限尊榮生活。【詳細】
人民日報:張家港發布書香城市建設量化指標
13日,江蘇張家港市發布首個“書香城市”建設指標評價體系,使“書香城市”建設的評價變為量化、可考,將進一步促進全民閱讀由模糊型推動向制度化約束的轉變。 【詳細】
張家港:一座工業城市的“綠色情商”
蘇虞張公路的盡頭,張家港市區的入口,一塊迎賓石赫然矗立。迎賓石上,“全國文明城市”和“聯合國人居獎”文字格外顯眼。這里是全國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縣級市,這里還是全國首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級市。【詳細】
江蘇張家港東渡苑景觀工程欣賞(圖)
江蘇張家港東渡苑景觀工程欣賞(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