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深綠”建筑
不穿西裝,不打領帶。事先恐怕誰都不會想到,在高度講求商務禮儀的新加坡,其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KhawBoonWan)會攜一眾官員如此“輕裝”出席在該國舉辦的世界綠色建筑大會。當“NoCoat,NoTie”的口號在大會現場喊響,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建設局(簡稱“新加坡建設局”)推出的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隨即展開,昭示著一場更大規模的節能運動開啟。
政策向民眾下沉
發展綠色建筑是多國緩解并擺脫能源困境的重要思路,對于高樓鱗次櫛比的袖珍國度來說更是無比貼切。在不到十年時間里,新加坡已取得巨大進展,其中,該國建設局兩次推出綠色建筑總藍圖功不可沒——從僅僅著眼于新建建筑,到注重深化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以及激勵機制,完善相應基礎設施配套,新加坡綠色建筑的數量從2005年17個項目攀升至今天超過2100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6200萬平方米。增幅令人咋舌,腳步亦清晰、堅實。
該國對于綠色建筑評定通過新加坡建設局制定的“GreenMark 綠色建筑標志 ”認證體系。目前,當地獲此認證的項目節能率多位于30% 35%的區間。
“這一比例能不能再提升,甚至到50%?”新加坡建設局局長姜錦賢抱有強烈期待。他漸漸意識到現有模式對于建筑能效提升的效果不容置疑,但欲突破瓶頸,必須打破“長期以開發商和大業主為主導”的思想藩籬。
經過長期摸索,他們發現業主、物業管理者、租戶和住戶等終端使用者是“綠色鏈條”上易被忽視、卻承載巨大能量的群體。如何把這些潛力挖掘出來,成為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內容的焦點。“我們希望更多建筑業主和租戶認知自身作用,共推綠色建筑變革。”姜錦賢說,“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將以此為契機,為未來5到10年勾勒出整體戰略,這有助于新加坡在2030年實現綠色建筑占全部建筑八成的目標。”
由此,新藍圖將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和投資總額達5000萬新元的“GreenMark”獎勵計劃,主要針對中小型企業租戶和建筑業主,以激勵他們在辦公樓或其他場所中采取節能行動。據介紹,新加坡建設局最高將分擔一半的節能改造成本。業主最高可獲300萬新元補助,租戶最高也可獲得2萬新元。與此同時,新加坡建設局將評選“GreenMark”明珠獎和明珠威望獎,以求增加綠化租用空間比例,鼓勵業主和租戶更多采用綠色租約。相關評估標準正在積極完善。
這項規劃正在新加坡建筑業界和民眾間醞釀、升溫。事實上,新加坡建設局多年來不斷宣傳造勢,早有建筑業主和使用者已重塑綠色意識并付諸行動。記者下榻的新加坡茂昌閣瑞士酒店,在2013年被授予既有建筑“GreenMark”白金獎,此前曾對中央空調系統、控制系統、照明乃至煙霧探測裝置等都進行了全方位改造。雖然這讓酒店總經理泰瑞納(RainerTenius)花掉不少銀子,但他卻表示“錢花得值”。現在,無論是經濟指標還是運營效率,酒店狀況和享有的社會聲譽都讓這位老板感到欣慰。
伴隨著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的發布,這座酒店還出現了更多細微間的可喜變化。眾所周知的是,新加坡的酒店、商場等社交類公共場所常以充足的冷氣聞名于世,但茂昌閣瑞士酒店今天已不再“寒氣逼人”。其市場傳媒經理周思敏告訴記者,酒店已按照官方所提倡的,將大堂等公共區域溫度控制在24℃。“我們確需考慮商務規則,并不斷平衡與節能之間的關系。”周思敏說,“從客人反饋情況看,這種做法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她的同事、該酒店工程部負責人則出面證實,建筑節能改造包括溫度調整對于降低能耗作用明顯,節能貢獻可觀。
政府示范連鎖效應
無論前期節能改造還是后期運營,新加坡建設局國際開發署署長許麟濟對茂昌閣瑞士酒店的評價都是“好樣板”。作為新加坡綠色建筑運動的積極推動者之一,他相信如若有更多項目照此鋪開,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完全有條件在前兩個藍圖的基礎上完成實質性飛躍。
當然,困難恐怕遠比想象更多。許麟濟深知,改變人的思想、影響普通人特別是中小型業主和終端使用者的行為、塑造其節能意識,遠不像設計和建造一座綠色大樓那樣有章可循,“我們一直在商議對策,除了獎勵制度,更要通過宣傳來徹底改變大眾的思維模式。”
姜錦賢相信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長期的思想戰役。新加坡建設局在新藍圖中明確了未來三大戰略性重點領域,即“持續引領”、“更廣泛的合作與參與”和“確證的可持續性能”,將一系列提案列入議事議程。而姜錦賢認為,其中任何目標的實現,都高度依賴于政府態度,即能否身先士卒,讓榜樣在潛移默化間影響民眾抉擇與行為。
根據第三個綠色建筑總藍圖,新加坡政府還將逐步推出針對公共部門的新舉措,不論是要求所有現有總建筑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公共部門建筑獲得“GreenMark”認證、租用較高“GreenMark”認證等級的辦公樓、為新租用或翻新的建筑進行“GreenMark 室內設計”認證等列入規章的重要指令,還是小到政府的飲水紙杯都要采購可循環材料,全面踐行綠色方式正滲透到其政府部門每個角落。“新加坡還有法律制度,要求每三年必須做出能耗審計并將結果上報建設局,未達到設定能效要求的項目會被要求整改。政府每年普查,掌握建筑能耗情況。”許麟濟說,他們會對高耗能項目跟進,與業主和管理者溝通,助其提高運營效率。
對于公共事業而言,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引擎,示范效應更顯而易見。許麟濟表示,政府示范間接成就了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基礎。“縱然開始只有一兩棟愿意搞綠色建筑,但政府主導就可能做到幾十甚至上百棟,規模化生產會延伸產業鏈、降低成本進而使產業良性循環。”他說,對于開發商和政府而言,這是互惠互利的舉措,“政府對開發商進行獎勵和政策保障。例如調整綠色容積率對開發商來說相當于增加了可開發面積,而政府財政負擔并不會增長。”
除了帶動關聯產業,政府強大的助推作用也讓綠色建筑繼續在技術層面延續。雖然依托雄厚的經濟和科研實力,新加坡在打造綠色建筑領域已具備競爭力,但對于走出獅城、志在亞太乃至更廣闊領域的他們而言,探索不同氣候下綠色建筑的打造經驗是必修課,同樣需要政府協作。“中國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但氣候條件顯然比新加坡復雜得多。”姜錦賢透露,新加坡建設局已斥資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合作,準備在新加坡建立類似的可旋轉測試設備,并有望在明年底之前竣工,“我們的初衷是擁有一對姊妹實驗室,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對材料或設計進行測試。這將有助于我們跨越技術瓶頸,在綠色建筑設計和建造方面繼續取得突破。”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在花園機場中欣賞全球落差最大室內瀑布
4月11日,屢獲世界最佳機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再添喜訊。連接3個航站樓、擁有10層樓高、以玻璃、鋁、鋼筋為主材料,內部布滿綠植和自然景觀,兼具商業、休閑娛樂等多功能體【詳細】
建筑設計有時候要聽聽房子自己的意見
近日,設計權力榜在北京頒獎,諸多獲獎項目中既有日本設計師改造的北京大雜院,也有中國學者策展的城市設計檔案展覽。細細了解這兩個項目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設計師、策展人關于城市與設計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屆設計權力【詳細】
深圳發布建筑設計新規 釋放建筑創作空間
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推進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發布了《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修訂稿)》(以下簡稱《規則(修訂稿)》)。據悉,《規則(修訂稿)》放寬了對公共空間、建筑形體等的管控,以進一步提升【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