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立體綠化“大眾化”,還要多方推一把
首批15家單位拿到了立體綠化扶持資金,而從全市范圍看,他們還是非常“小眾”的群體,立體綠化要想在更大范圍推廣,還需多方推一把。
建設和養護成本高,產業鏈待培育
“覆蓋立體綠化的柱子有7層樓高,一年10萬元的養護費用還不容易找到園丁,清理枯枝敗葉和樹葉表面的灰塵難度很大,需要從頂部懸掛‘吊籃’下來,操作工人站在吊籃里作業,能干下這樣專業活兒的養護企業很少。”水平方商場管理方介紹。
除了養護成本高,在屋頂做綠化的建設成本也比一般綠化高出兩到三倍,主要在于要做防水層、增加建筑的荷載、添置較輕的土壤等。
“供應商難找是建設和養護成本高的原因之一,目前立體綠化的市場總量很小,所以設計施工養護的公司并不多,也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相關的產品無法批量生產。”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分析,隨著立體綠化市場規模的擴大,產業鏈漸趨完善,建設和養護成本也會相應下降。
涉及多部門職能交叉,建設標準待明確界定
我市一家寫字樓的產權單位希望做樓頂綠化的同時,加蓋一個小房子作為“咖啡吧”,一來給樓內住戶提供一個休憩地點,二來營業收入可以補貼立體綠化的建設和維護費用。但是這一設想很快被打消,因為他們與城管溝通時得到的答復非常明確:樓頂綠化建設中加蓋的任何建筑都會被當成違建拆除。
一郊區的園區在立體綠化建設中遇到的困惑則是限高:規劃部門對建筑高度有嚴格要求,園區如在樓頂種上樹,整個建筑就超高了。
立體綠化是新生事物,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不少類似的多部門職能交叉的問題。有需求的產權單位也提出,能否對立體綠化的標準作明確界定,比如是否可以加蓋附屬設施,如果可以,面積比例的限制又是怎樣。
開發商興趣不大,強制力待加強
在我市現有的立體綠化推廣中,居民小區和商業樓宇幾乎是空白,這與開發商難有興趣不無關系。
今年開始,我省新制定的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明確,立體綠化大概占到6%的比重,但從實際來看,除了個別商住兩用樓盤用立體綠化作為賣點,我市還沒有一家商品房小區將立體綠化作為“標配”。
我市對居民小區有綠化率不得低于30%的強制規定,但指的是平地綠化,一個小區有再多的立體綠化也不會被測算到綠化率中,這樣的規定也挫傷了開發商建設立體綠化的積極性。
據了解,我省在醞釀出臺新的規定,考慮將立體綠化的面積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綠化率,業界預計這一政策出臺后,將會對開發商在居民小區建設立體綠化起到切實推動作用。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南京鼓勵利用城市地下空間
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自12月25日起至12月30日前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意見。《辦法》明確,地下空間優先用于建設地下通道、市政工程等。鼓勵建設商業、工業、倉【詳細】
南京創意設計周中外設計師探討城市規劃
11月20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世界知名城市【詳細】
北京延慶發布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規劃
從北京市延慶區獲悉,《北京市延慶區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近日正式通過專家評審,延慶區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將全面展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