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大遺址“國家公園”體系
構建大遺址保護“國家公園”體系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大遺址保護工作的良好態勢下,我們應當積極把握發展新機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作為文物事業改革發展的根本指南,以中央提出的“建設國家公園體制”作為切入點,通過構建中國大遺址保護“國家公園”體系,積極爭取國家在政策、資金、規劃、用地等方面的多口并行支持,通過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合作,進一步推動大遺址保護由行業保護走向全社會保護,對于探索大遺址保護與新型城鎮化協調并進,推動新時期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今日中國,對于處于城市區域的大遺址,如果按照“國家公園”的建設思路,在對遺址本體進行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優化和美化周邊環境,將大遺址所在區域建設成為提升城市品質、美化城市環境、滿足公眾休閑的“國家公園”,就可以讓曾被視作“發展包袱”的大遺址,通過傳承城市的歷史文脈和靈魂,在城鎮化、現代化的進程中找到新的定位,成為現代城市的“文化新地標”,使傳統與現代在大遺址的保護中得以協調統一。
通過構建中國大遺址保護“國家公園”體系,將大遺址保護納入到國家宏觀發展戰略布局中,可以使諸如統萬城、北庭故城等處于偏遠地區且主要受自然因素影響的大遺址,得到“國家公園建設”的重點扶持,以及農林、環保等部門在退耕還林、山川秀美等方面的政策和經費支持,使遺址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和改善,使依存于其中、曾飽受自然因素影響的大遺址處于有利于文物保存的環境之中,就能起到既治標、又治本的作用,使大遺址的保護取得文化與自然協調統一之效果。
構建大遺址保護“國家公園”體系,還有利于促進保護與利用的協調統一。大遺址的保護有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優越的文化軟環境,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將會使整個城市或地域增值;而它所催生的良好的地緣環境,有助于改善城市內部結構,提高城市競爭力,拉動地方經濟發展,這是對大遺址更廣義范疇上的“利用”。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對大遺址保護的反哺,也促進了文物保護事業的良性發展。借由大遺址“國家公園”的構建,可以讓“保護”推動“利用”,“利用”回饋“保護”,使“保護”與“利用”得以協調統一。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通過構建大遺址保護“國家公園”體系,對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古代遺址予以保護與展示,賦予冷硬的大遺址以生命,可以“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使沉寂千年的古遺址煥發出新的生機,展示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大遺址所承載的厚重歷史也借由“國家公園”以生動鮮活的方式走近民眾,使大遺址保護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使每一個中國人通過“潤物無聲”的“中國情懷”和“中國智慧”滋養,樹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堅定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邁進。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