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如:中國重要發展類型地區生態環境安全與永續發展
大型水利樞紐所在的生態城鎮群
(1)以土地淹沒換取開發項目的效益。以前,我們曾提出土地入股修水利,后來是一次性賠償。今后,政府應當考慮如何分利給當地農民,可采用補償方式,由發電收益單位抽取電費的若干比例作為當地發展基金、救災基金,以更好的用于當地人民;
(2)加強水環境保護,對有污染的企業要加以處罰,以增加為當地人民謀福利的投入;
(3)以低處山谷中的水電樞紐為基礎,加強山上及地下中小型水利措施,使之成為完善的水利系統,而不會再呈現山區“地表水貴如油,地下水嘩嘩流”,或“山上干枯無水、山谷有水難采”的情況;
(4)更好的利用庫水自身潔凈防污的功能,禁止網箱養魚,水庫調度應考慮防洪抗旱為重要內容,再考慮充分發揮能源作用;
(5)發展山地——水庫的立體生態大農業,也使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合二為一的效果;
(6)結合水利措施,考慮綜合防災能力,包括防洪、抗旱、防治石漠化等綜合功能。
旅游地區的生態城鎮群
(1)選擇典型地點建設國家地質公園或世界地質公園,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2)挑選一些縣作為旅游縣,開展多目標的旅游,形成旅游網絡;
(3)多舉辦主題性的旅游性質和比賽的項目,包括登山、探洞、劃船、攀巖、民歌賽、酒會,以及各種有關貴州自然的學術研討會;
(4)加強旅游縣鎮對外交通的安全網絡建設,以增加客源;
(5)與國外有關旅游等部門建立合作平臺,更好地吸引國外游客;
(6)在旅游方面增加游客切身投入的感受;
(7)發展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手工業產品及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發展相應的產業。
非巖溶地區的生態大農業城鎮建設
(1)建設多種大林業基地;
(2)發展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3)建設立體生態的大農業;
(4)發展以農林產物相關的先進加工業;
(5)加強水土保持,增加涵養水源與固土功能;
(6)相應的開展有關旅游業;
(7)加強當地有關自然景觀的保護;
(8)發掘當地的人文歷史和文化遺跡。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