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如:中國重要發展類型地區生態環境安全與永續發展
最后談一下石漠化防治與生態城鎮群建設,以貴州省為例
貴州省的基本概況
農業人口占86%,耕地面積2760萬畝,占全省10.2%。在全省86個縣中,巖溶面積占30%以上的縣(市)有74個。貴州省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479億m3/年,其中巖溶水資源占386億m3/年貴州省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煤炭、鋁土、磷礦、金礦。
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貴州省對于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在烏江流域進行梯級開發,建設了許多大型水電站。在1999年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中,對西南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提出了對策:
1.恢復與重建生態環境,防治石漠化與減輕自然災害;
2.實施水利扶貧工程,促進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
3.大力開發西部水電能源,西電東送;
4.大中小型水利設施相結合,以中小型為主;
5.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并舉,綜合防治污染;
6.從水資源條件出發,合理調整產業結構。
貴州生態環境總體上還是有惡化的趨勢,存在的問題包括:水資源開發不配套,不能更好地保障農業發展與人民生活需求;石漠化地區治理與生態修復還比較緩慢;礦山災害事故仍然時有發生,危害性大;如何合理開發資源,真正做到防災興利,是促進貴州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生態城鎮群建設的主要內涵
貴州省最大的城市就是省會貴陽市,遵義、安順等地的發展規模也很大。貴州省山多,大片的谷地和盆地不多,不宜發展大規模的城市。應建設多個各種類型的城鎮群,使“八山、一水、一分地”的貴州得以更好地開發。
生態城鎮群的生態文明建設應體現在:
(1)在資源方面,相應的城鎮群應當有共同開發的格局,包括地表與地下的土地資源,具有密切關聯的水資源,可共享的主要能源,以及可協同滿足當地發展需求的生物資源;
(2)在綜合防災上,有密切關系的城鎮群,需統一制定相應的防災與減災的計劃。在制定有關預案上,也是相互關聯而不可缺少的;
(3)在開發項目上,應當體現出有福同享的關系,在相應城鎮群上協調發展,而不能只是某個城市不斷發展,其他的城鎮卻停滯不前。當然,同一個城鎮群中的城鎮也是都要同樣的發展;
(4)同一城鎮群中體現出城鄉統籌發展的前景。不是城市發展而農村始終踏步不前,當然也不能是農村發展向大城市看齊;
(5)在交通方面,在同一城鎮群中形成相應快速的交通網絡。不同等級的交通能夠保證在日常和災情發生時保持基本暢通,或在局部受影響時有預案可以短時間內修復;
(6)同一城鎮群的醫療衛生的密切聯系與支援。在醫療系統上應當體現出城鎮群內有機的密切相關聯與支持的完善體系;
(7)人才的培養體現出城鎮群發展的實力支撐。一方面要體現出各級學校的相互聯絡以形成完善的教育系統,更主要的是要體現出城鎮與農村之間教育水平同步提高,不能擴大受教育的不平等機遇,使城鎮中人才都有好的環境去發展。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