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城市總規劃從編制到審批通過超10年
管控作用大打折扣
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程,積累的矛盾缺少消化的空間,使我國城鎮化出現諸多問題。專家稱,城鎮規劃有必要總結過去的教訓。
在實踐中,城鎮規劃的引領和管控作用大打折扣。《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公共政策和市場機制失調,大中小城市難以得到協調發展,雖然城鎮規劃中很早就提出限制大城市,發展中小城市的思路,但基本上沒有實現。專家認為,目前的規劃,以解決城市,尤其是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問題為主要關注點,市場機制下,生產要素向大城市集中是必然的,但在行政等級體制下,政府也將公共資源同向配置,導致政府和市場作用產生疊加效應。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俊認為,城市的發展需要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的統一,途徑就是發展第三產業。但不少地區把人為創造一個城市作為城鎮化的動力,不注重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有的把生活空間和生產空間對立起來,就業不足,缺少活力。不少新城成為“鬼城”“睡城”,大量開發區也因此造成土地浪費,甚至出現工業用地轉為房地產項目。
相形之下,還有一些城市由于經濟發展太快,城市規模根本控制不住,比如北京市的人口規模早已突破2020年的規劃目標。這讓突出指標管理、把規劃引導變成人為控制的傳統城鎮規劃形同虛設。專家提出,規劃要有一定的適應性,規劃要建立評估機制,保持動態調整,處理好彈性和剛性的關系。
此外,城鎮規劃還存在物質規劃和城市發展戰略及城市公共政策失衡,感觀效應和城市內涵失聯,以及“公權力”與“私權利”失重等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城市注重物質規劃,擺布建筑物,以建設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較少考慮城市的公共服務及低端群體,城市建設出現“貴族化”傾向,規劃為政績服務,為資本打工,公眾利益和城市長遠發展被忽視。城市感觀很漂亮,但是缺少對文化和歷史內涵的保護,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異形建筑、地標建筑,造成資源和能源的浪費。
在規劃的編制和實施過程中,還出現公權力過于強勢,監督不足,評價機制單一,公眾參與度低的現象。
城鎮規劃面臨轉型
我國城鎮化出現的問題與發展階段的必然性有關,但也反映了城鎮化發展模式、發展理念等方面的偏差及政策制度方面的缺失。當前,城鎮規劃建設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迫切需要轉型。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武廷海表示,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發展到一定水平,城鄉就會發生重大轉型。我國的城市從點狀逐步向區域的、綜合的塊狀形態發展,城市將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國家轉向城市社會。
專家認為,一般的經驗表明,城鎮化是個工業化自然發展的過程,不是經濟的引擎。但在我國,城鎮化既是工業化發展的結果,也將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動力,如何把握好二者的關系,是對規劃提出的挑戰。
隨著發展模式轉變,規劃重點也要發生改變。傳統的規劃是增量擴張型規劃,但目前空間增長已不可持續,到了從數量和規模向質量和效益上轉變的階段,考慮轉向存量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表示,傳統城鎮化和新型城鎮化兩種道路的不同,決定著城鎮發展的模式不同,規劃行業要順應大勢,重新認識城鎮規劃行業的發展變化,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未來將從規劃理念、規劃編制方法和規劃管理制度進行相應的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城鎮化進程速度放緩,新舊矛盾交織,城鄉統籌面臨更多困難。有專家認為,我國城鎮化率將放緩,2030年約達到65%的水平。一方面在集約發展的同時,公共服務需求上升,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投入;另一方面消化舊矛盾與推動城鄉統籌面臨新難題共存,尤其是社會階層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將集中在城市,最終都會反映到對規劃的需求上來。今后,中國城市規劃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需要協調的要素越來越多。
專家認為,規劃要推動城鄉開發建設向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內涵式、效益型模式轉變,同時也要注重約束行政與市場邊界,保障民眾權益。武廷海說:“規劃轉型的關鍵是應對和服務新常態,向國家控制管理城鎮化進程的工具轉變。”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