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環境“中國之聲”4日發布 我國濕地保護面臨較大壓力
核心閱讀
4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相對以往增加了“大型重要國際濕地”“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盟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等新內容。我國的濕地保護形勢如何?受生態影響,全球糧食安全有何變化?非洲、東盟的森林、農田情況又怎樣?
4日,科技部正式對外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2014年度報告》)。這是我國政府第三次發布全球生態環境的“中國之聲”。
相對以往,今年增加了“大型重要國際濕地”“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盟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等新內容,其中對全球濕地和中國—東盟區域生態環境的遙感監測在國際上均屬首次。
遙感監測更準確客觀,獲國際認可
“與傳統的監測技術相比,利用遙感衛星技術進行監測具有宏觀、動態、快速、實時、準確等明顯優勢,特別是最大限度規避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了獨立、透明、客觀,已成為全球生態環境動態監測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郭華東院士告訴記者,我國的全球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近年來得到顯著提升,“我們以全球視野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充分彰顯了我國遙感科技界對服務人類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積極態度和獨特貢獻。”
據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研究員介紹,三年來,我國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不僅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與報告同步發布的相關數據集產品總下載量超過60萬條。
在2012和2013年度報告工作的基礎上,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組織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林科院資源信息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國內優勢科技力量,完成了《2014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